统统法皆是佛法,统统法皆是道法,一人间统统法皆修尽,亦不全道,千万亿人间法皆修尽,尚不全道,盖因大道没法可得,得统统法,皆名修法,尽统统法,了统统法义,统统法尽而无所得法,乃为入道,是真人,是道人,是真道人。

诸法有二,一名常,二名无常,而正法非一非二,非常非无常,大道亦此,非有非无,非实非虚。

是故未得法时,当将诸法皆视为佛法而修,若得法时,当视诸法皆非佛法而观,如是拿得起而放得下,始终之间,心不留碍,名为没法可得,此法即为没法之法,于始终内,得没法法,始终内即始终外,于无始观,统统始终,比方华影不实,始终以内,没法于得,则其自心,亦没法住,亦不住始终,是故其心,于始终内即住无始,是故说未修行时,修行已美满,便是此义。

如是妙心三昧,统统众生,无不有也,得此三昧,众生即非众生,亦无人间,亦无众生,无相可寻,亦观统统相,何故故?以其无端,而观众有,以离有无端,而观见有无,统统有无,在自心中,统统始终,在无始终内,统统所知,尽出于无知。

无德不成道,无道不立德,道为德之体,德为道之影,道为光,德为华,光自无形,华而有相,有相者可寻,无相者难觅,寻有而知无,知之名为晓得,晓得而后修行,修其行而证之身心,名为修道,证其所知而了然,是为证明其道,亦名证道,以有相而证知无形,将有无证归同体,名为合道。

本已无知更添罪,人不责之自招难,

功德福德,皆是修德,修性修命,皆不离德,统统法以此华为门,尽此华本,至于光亮,光彩一体,无有分袂,华影涣散,光不摆荡,人间万变皆华影动,非虚空动摇。

当于初时,身住定中,心得三昧,得心三昧已,复活智三昧,又入慧三昧,乃至识三昧,趣无生三昧,得成无我,见相离相,离心见心,统统妙入,统统妙出,统统妙安闲,得妙心三昧,如是没法之法,至此以尽,便成圆道,是法没法,又于统统法而证此法,故说为无来亦无去,妙应三昧地。

欲成大道,先退私心,欲退私心,先要满足,满足性成,仁厚德成,厚德成时,无欲心明,无欲心者,非离欲心也,离欲者,阔别于欲,无欲者,诸欲不染,若阔别于欲,如何有染与不染之不同?是故无欲者,虽住欲天下而心无欲染,名为清净心,亦有平埋头。

固然无始与无极处乎同境,而其境地相不一,非可一概而论,无始无终,当下是也,无极无尽,妙方广也,当下之相,相无其相,于妙方广,能够谛观。

有无从道而生,而道从何而生?若道有所生,即有起时,即有初始,有初始即有闭幕,若道有始终,则道非恒性,道若非恒,有生有灭,无有是处,不成得也,大道恒常,非有非无,非起非灭,统统起灭有无,因道而生,统统存亡始终之事,因道性而化,统统有,统统无,皆道之华也,皆德也,此德古时名之为一。

有生不离无生,有道不离无道。

有知不离无知,有德不离无德,

华虽不实,而有相因,其因在虚,若无无相之道,则无有相之德,是故凡统统相,不离无相,见有相而不知其无,便是迷盲,见其相而知其所生,知其来处,名为晓得,不知其所来,不知其所往,名为不晓得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