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真则德真,德真则道纯,
颂:
问:何谓适志?
道功、禅功,如是二种,汝等自发得有诸相,取相说法,取相修法,岂为正道?
道功、禅定,二种法实难兼修,若畴昔未学禅定与道功,一心只修自所知法,则不能兼备,若前日修禅定,后日修道静,则二种乃为混修,混修之人,比方二马引车,分向而行,车必破坏,无有他果。
比方有民气修道,欲离人间,彼等顿时则遇各种困难,若彼心退不修,困难则消,亦如欲出水者,顿觉沉重,若能奋力向上,渐得出水安闲;人间诱人,困在水中,恣情悠游,水深炽热,渐不得出,水沸之时,一时俱死,名为存亡劫。
若常满足,便是无求,以此养心,身便归道。
善恶皆汝身,但有取与行,
答:若能诚意静坐,安止身心,思虑归静,安然稳定,当时则神明安闲,神明温馨而心君明达,意根朗但是照五元,心君居主,四臣得天德真水灌溉,天然归心,因而五气归元,名为安神聚灵魂。
余尝闻活着真人言:欲修其德,重在炼己,何为己?戊己是也,戊己之性,在脾属土,戊土属正阳,己土性阴邪,土仆人之信性;子曰:人无信不立。修真之人,无信亦不得真,是故炼化无信、失期、背信之心,便是炼己,炼化阴质之土,则正阳信土乃立,而土性则全矣。
所谓明心见性,乃禅宗之说,别宗所说见性,实与禅宗所说,相差甚远,统统算数比方,不能比量差异。南宗亦有慧光之说,彼等亦说慧眼,彼等慧眼,乃内观见象之灵眼,门头光影圆光现罢了,与菩提道所说慧眼天差地别。
何为天德真水,即神明也、亦名元神,乃一元之气所生第一气性也,如是名之为天德,真水者,以其能哺育形神故名真水,仿佛一气而实非一气,天赋一气,在人身中,虽百万分之一,亦足初修矣。
善性与恶性,汝赋性而生,
答:应向大德圣贤,畴昔以来统统你自发靠近者,有师门者,宜向祖师行忏悔。
――
小论:一世一个身心灵魂,灵魂如人手足,只是精力身的一部分罢了,何况有的人身后,六合劫灭,再次出世就是另一个六合天下了,只要不是天生的痴傻,心识心神普通的,就算是凡人。
目光须长远,勿迷于面前,
答:修道之人,欲越无明之困,修行身心,其将离困时,则如人在水,欲离水时,顿时沉重,此乃脱困之后果,水性之黏缠,亦是魔来拉扯,故当持心谨慎,精进而出,若心退转,顿回水中,又觉轻松,而实非无困。
答:若能诚意忏悔失德过罪,默念圣贤,诚恳悔罪,然后诚意静坐,安止身心,半晌之间,灵魂即回,若天赋灵魂宇量不敷,则须渐次涵养而满足。
问:提及适志,吾有一事不明:吾意欲心机学,为世人排忧解难,然不知从何动手。这边既没有学修心机学的,大多数人又持张望不信赖。
自知自心有病,精进取法修行,自愈自病,至于无病,便是美满,故名心无所求而能精进。
若彼学问者以此法为人解芥蒂,一不解根,二恐误导,三者自大,若能善修其德,尚能够善终,盖因彼等不信因果,自说因果,不信存亡轮转,妄言之罪,罪在其心,心认短识,说为真本,谬之深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