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其不德,其不德自德也,仁其不仁,其不仁自仁也,修其身心,大爱者君,君爱百臣,百臣爱君,身心之道,无过此也。

――

题引:

是故,初学之法有二,一者自悟自修,二者从学而推行,此二种人,不成相论,不成同业一法,为免相互滋扰,故说非同道者,莫要同业,二人修行,皆不胜利。

复如三世者,过现及将来,皆自有当下,当下演三别。

比方梦景生,相续情化境,情境互转动,梦里几浮生。

若初学静定,粗埋头稳定,细静身得安,微悄悄自观。

――

万众各一心,一心学万法,虽学万种法,而彼心恒一。

比方见远山,不见山上木,虽见千万叶,不见叶上尘。

亦如人间人,贵贱或妍媸,身心相有别,知识性无别。

顺意有害损,满足自乐人,但于欲尽处,回笑当初。

复念精气神,若纯若不纯,或染或未染,莫要乱自心。

汝心归意境,不随念想动,念想自来去,而心同虚空。

离统统考虑,汝考虑不灭,如是妙境地,最后静可得。

――

虚空非无相,念想非可寻,真假二境地,在非真假中。

初学静定,即渐息乱心,或将乱心托于稳定地步,心住稳定,静修静养,身心天然,渐次纯明,德行聪明,天然纯圆,无有造作,统统自明。识心无罪,贪嗔痴之性有罪,人出世时,此肉身即因六合一缕元气合父母精气而成胎,此身尚非自有,焉敢妄图人间统统有无?

无识亦无性,乃可容识性,识性和合故,游戏在此地。

思虑纷繁起,眠时纷繁散,当于静虑时,身心得歇息。

现在亦不是,现在已畴昔,当下无停止,以无始终故。

古往以来,胡乱传法,必遭天谴,未修成时,即有漏人,以汝少漏教彼多漏,以漏教漏,何可止漏,是故交间诸法混乱,鱼龙不辨,故为诸修行者设戒定律,名为同窗而独修,虽在一人间,而正道正道,以及傍门左道,共居一日月之下,无有碍也。

若修无量心,心量同虚空,百千空生风,风起悉皆知。

统统识无罪,罪在贪嗔痴,执迷与妄图,乃为底子也。

――

虚室生白,吉利止止,吉利现则是明,吉利不现,不名为明。

意微念亦微,微而名为精,精自有华彩,五光影十色。

情思无罪恶,罪在滥情思,善恶识无患,善恶性迷心。

――

――

善恶皆不留,汝心未曾丢,执恋于善恶,不见非善恶。

比方入初定,不能教于人,汝尚未此,何敢言此情?

众生心自圆,是非此中演,生爱或生恨,比方木火烟。

意根通达此身六根,因而眼耳鼻舌身,亦各成心识,于意根,亦有部属认识,六种认识,和合于意境当中,因而此意生识作想,乃起爱憎,思惟生矣,遂弃底子,世人以此,久堕存亡,不能自已。

――

――

――

初学有过,理所当然,而过若大,则离正道,是故有戒,当得奉持,此是端方,可成周遭,周遭便是修行服从之相,若不种因,则无果得,若因非端方,则果非周遭。

所谓心定者,非定认识也,心随便用识,而住意境中。

内修静定,见于诸象,或光或色,或空或灵,或有或无,或生或灭,或动或静,静有不同,动亦不同,各种名相,非初学所招考虑,此中定相,若以言说,百年不尽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