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修真者,皆知安止身心以入静境地而参悟奥妙,但是如何入,如何安止身心,何为身心安止,何为入静境地,何为参悟,何为奥妙,此心从何来,到何去,道为多么,多么为修,何为修道,何者为真,何为非真,修行始终之事不能通达,则难为众宣说正路,是故古往以来,修行最难,难于伐取天下远矣。
此六合内自生也,六合外自生者,非生于六合以外,乃于六合中生养万物,万物接收六合精气为食,六合精气化养身内万物,此万物非六合本有,故名外自生也,世人以精气外生之繁而夭亡,六合外生之繁,亦将精气衰竭而趣死地也。
善摄生者,无死地也,六合间统统死地,不能死之,所谓仁者无敌,以仁者爱人故,自心无敌也,若自心无敌者,外众生不能为敌,天长地久,六合之以是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乃能长生。
德行圆成破愚痴,统统智人不动地。
若无来去将何如,不来不去心归身。
莫说性命事,性命本是一,人间一漏身,非真性命地。
修真修真,妄人修真,当须谨慎,奉持正法,以破妄心,妄心既破,至心即明,得明则养,照破阴暗邪心,于自心内,无有涓滴不但明处,如是妄心,则转至心。
颂:
修真即须用至心,一丝不真非全真,
有为与有为,亦是阴阳事,慧者习有为,智者入有为。
莫论身心于教派,此意便是边见人,
诸法不为真,真在诸法存,
颂:
最上奥妙道,不成思议道,从最微末法,不攻而自下。
此中清净人,心恒居胜净,念想如诸物,彼情在物外。
修真之人,当观六合稳定之律,六合法例,乃为君法,奉持君法,诸臣皆得所适,不奉君法者,诸臣无主,乃自争斗,而于君主,亦当修明,若君暗淡,臣不见君,贼心则起,能夺君位也,是故,若欲治心,当明其君,君主未明,则奉持君法,如法行持,诸臣自安,君主不请而自现,不修而自明也。
本已染毒重,身心有苦根,中毒本已苦,拔毒苦作乐。
过往人间,众生身心,皆顺六合法例,是故寄心于品德,寄身于六合,无诸造作,而成圣贤,涵养完整,自成真仙,如是简易之法,后代之人可见而学不能成,盖以身心根器不达故,人之心德,渐以思路计算而庞大,因而后代乃有存思寄想之法,或观或守,多从心性动手,直入底子,趣从上古。
后代之人,工于心计,执迷欲乡,好弄心机,至于机巧,盗窃心重,猜疑迷窍,因而人间乃有一代圣贤出世教养,断古法而依托圣心于新法中,使后代修行者修心摄性而养身心,涵养根器而从古脉,盖因众生心堕毒海,至于身内精气神,皆受毒染,乃诚意性,亦多染劣,生各种忧?本源,圣贤垂悯,教各种断苦根之法,乃至无上底子法,皆可通达圣本。
诸修真之士,当须自量其力,欲作多么修持,欲行多么法,莫生攀比计算,莫堕两边见地中,诚意理心,收心摄性,安止身心而涵养德行,草头法得,可期圣界,心无圣德行,定不为圣真。
欲寻正道者,当见正道,观于正道,改良即正,是故正邪,常是两立,自观身心,亦有正邪,正邪为臣,真一为君,以至心统摄,比方天覆众生,正邪不能乱也,比方内心,遇弃取时,有舍有不舍,二种情性,有二种分,一为想分,一为情分,舍中有想分、情分,不舍中亦有想分、情分,舍中有想、情之辩论,不舍中想、情亦在辩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