颂:
此六合内自生也,六合外自生者,非生于六合以外,乃于六合中生养万物,万物接收六合精气为食,六合精气化养身内万物,此万物非六合本有,故名外自生也,世人以精气外生之繁而夭亡,六合外生之繁,亦将精气衰竭而趣死地也。
有为与有为,亦是阴阳事,慧者习有为,智者入有为。
如欲修真,先知始终,知始终已,不急不躁,垂垂修持,至于圆行,最上之事,从最下为之,故应善修其本,从最粗浅,点点滴滴,不生懒惰,统统能作者,皆作成美满,毫末之木,乃可参天。
众修真者,皆知安止身心以入静境地而参悟奥妙,但是如何入,如何安止身心,何为身心安止,何为入静境地,何为参悟,何为奥妙,此心从何来,到何去,道为多么,多么为修,何为修道,何者为真,何为非真,修行始终之事不能通达,则难为众宣说正路,是故古往以来,修行最难,难于伐取天下远矣。
最上奥妙道,不成思议道,从最微末法,不攻而自下。
颂:
渐修其真者,系念于当前,至于忘身心,一念不能动。
如此二种自生,人之存亡,乃有不同,表面六合,以此二种,亦现盛衰存亡之变,六合**乃风水火地四种气味交运而成,此四种气不能越六合,若六合譬为一身,即此四气在身内运转交合,化为雨露,六合之身,为之清爽,万物众生,以之得生。
非识亦非心,心识亦非真,统统不离真,此真无等伦。
欲学此法者,于身当得安隐,于心当得安宁,心止于安好,行于人间,虽复得真,各以缘法而行动,即有不同,故于有为中,有为诸行有不同也,是故修真之人,不成以计着无谓之事。
真情非无情,无诸妄情也,痴迷恩仇内,妄情岂至心。
后代众生,心机浊乱,乃至浊劣,使人间多生忧?,于其起居不尊六合,于其身心背叛品德,因而聪明短浅而妄图富强,放流毒于人间,爱好恣欲,侵害身心寿命,以是人缘,不得长乐,以是人缘,人间修行之法,自古以来,皆因世道流变而迁演。
修真之人,师法六合,端方周遭,无执无失,始终以内,无有乱也,无轻无重,前后如一,因而存亡以内通达如一,此存亡若一,人间来去亦为一,已得于一,万事皆毕矣。
修真之人,不但需求养真,尚需明真知伪,是故修真者明达于真假而不堕真假,是故堕真伪两边、善恶两边、正邪两边者,皆不为修真,彼虽修法,不能成真。
德行圆成破愚痴,统统智人不动地。
诸法不为真,真在诸法存,
无明亦无暗,无色亦无空,以无统统故,能含统统有。
歧途众生本非邪,与真圣者来一处,邪若不邪即归真,真若不真即入邪。
诸念不起处,名为静定乡,至于善行者,此静亦粗浅。
此中清净人,心恒居胜净,念想如诸物,彼情在物外。
慧者从邪直入真,陋者去邪而养真,顿渐二法各有别,各以各心作弃取。
纯心静虑得安止,最上法门最简易,实心动手便参玄,六合只在此心间。
修真修真,妄人修真,当须谨慎,奉持正法,以破妄心,妄心既破,至心即明,得明则养,照破阴暗邪心,于自心内,无有涓滴不但明处,如是妄心,则转至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