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:修道之人,欲越无明之困,修行身心,其将离困时,则如人在水,欲离水时,顿时沉重,此乃脱困之后果,水性之黏缠,亦是魔来拉扯,故当持心谨慎,精进而出,若心退转,顿回水中,又觉轻松,而实非无困。
答:如有失德而灵魂宇量被损,能够诚意忏悔之法,若天赋缺点,则以德行涵养,开畅心神学习静坐,不久当中,必得充沛;若失德而灵魂宇量损,以向圣贤诚意忏悔过罪故,虽千里万里,灵魂宇量,一时即回;若天赋所缺,则以善性入静定中,涵养精元,通达神明,修持无缺,反掌之事耳。
若常满足,便是无求,以此养心,身便归道。
后注:
性光之说,在金丹南宗有此说,北宗无此说,彼说性光,即元神之光,此光无可见,如有白光或闪光,皆非元神光,无见色而明,不见光而明,此为彼等所说性光。
颂:
心脏有阴阳二元,阳为心君,阴为心臣,心主神明,因而心臣能够等列四脏之阳臣;阴心性劣,好堕,易逞威风或弄机巧聪明,人不修德,则为阴心遮阳,乱臣夺君,自发得君;修心当中,保养正阳心,灭除阴邪心,实是灭劣根性罢了。
善恶皆汝身,但有取与行,
若以心机学问,当常做思惟,常观常照,常觉自心所想,乃有些微定性,以其定性能够摄想,如是名为除心机病,而实此法,不除病根;彼等学问者,以其思惟心识而成见地,恒持此意,乃定性,定性识心,名为放心,彼等以此二定矜持自心,仿佛常心,而实自芥蒂性犹在,彼等以定性在,故不犯病。
答:民气,仁义礼智信,五心之华有二,一为阳,一为阴,阳者为正,阴者为邪,邪者名贼,故名五贼;人有五贼,灭其贼性,不灭贼体,如是贼乃为臣,可觉得用,人得五华,能够养元;五脏精元,亦有阴阳,阴中乃有正邪,阳中亦有正邪,阴元中五贼气盛,五精势微,阳元中五精势大,五贼气微。
心真则德真,德真则道纯,
将善恶为臣,汝心自为君,
答:佛性便是道性,教家数离心固执深重,德行如何能成?若汝身心纯洁,是上善根器,自修自悟,可成此法,若入此法,便越人间修道之法,乃为无师之法;若以人间修道之法,不能测量此无师之法,盖是以法是诸法之底子,诸法为其所生,孩童不能知大民气,是故交间修道法,不测无师法。
汝等道性,本自美满,而汝等心,非是美满,是故心同道性,修自心合道性,便名修道,汝之道性,岂用修行?但将汝心合道性,便是真修。
梦便是明显即梦,梦中自明显自梦。
小论:一世一个身心灵魂,灵魂如人手足,只是精力身的一部分罢了,何况有的人身后,六合劫灭,再次出世就是另一个六合天下了,只要不是天生的痴傻,心识心神普通的,就算是凡人。
若欲实修,当摄心性,心取自心,莫取贰心,以自心所感而修,自有所悟,证自所悟,自有所得;莫专于知识名词实际下工夫,当修持心德身行,若身心平和,此时乃能够真修,若身心不昭雪面,所修之果,亦如梦幻,身故得福,无有道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