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四五章 短身(上)[第1页/共2页]

【般若】这是梵文,我国名为大聪明。因为中国笔墨难尽其义,以是仍用原文,并且尊敬这几个字,以是不译。这个般若,满是说心的妙用。上自佛,下至众生,无不由此而成佛道,了存亡,度苦厄。论其性体,是不生不灭的金刚;论其边幅,倒是无形无状的实相;论其妙用,乃是不成测知的圆通神妙。这个般若,是大家有分的,佛和众生都是划一的;不过佛是开了般若慧,众生是有而不开,被无明所蒙住了。至于般若两个字,解释却有很多字,当云“通达人间法出人间法,融通无碍,恰到好处,而又不执取诸法的大聪明。”才气尽其义。因为人间法人事等等,都是佛法。佛是觉义,能憬悟世上统统情面油滑。尽了人道,才可成佛。总之,出世出世,只是一心,倒置烦恼,贪嗔痴迷,是六道众生的心;如能空净安闲,不刚强,便是佛菩萨的心。以是离世法,便没有佛法;离了般若,只要作孽刻苦厄的分了。

(未完待续。)

我们东土人,大乘根器多而厚,以是非论男的女的,识字不识字,都喜好读这个经

凡人要度苦厄,了存亡,成大觉,非从自心动手不成。但要明白自心,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,已经够了。但空的事理不明白,自心的边幅也难彻了。这个经,最主如果说性空的事理,不是世人所说的空,那是断灭空,他们曲解佛法是悲观自了的。今把此经判分七段,用口语来逐字逐句解释,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,不至曲解造业。由此断统统苦厄,并可发大悲划一心救世,证明佛法在社会上的大用,实是开辟天下大同独一的宝贝。

【蜜】是到的意义,是到了果位了。果位是究竟涅盘,涅盘就是清净。

【心】心是甚么?是个影子,不能说有,不能说无:以是无形段,不过是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和六尘(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)相对起了熟谙,叫做六识(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认识),所以是集起的。就是心同外境调集而缘起的幻影,即名幻心;心中起的事理,叫做幻法;执住个幻我成个幻见,因而成熟了,就有六道存亡。但形成这个存亡的是幻心,要开般若聪明了脱存亡的,还是要用这幻心;成到佛(涅盘),也是用这幻心,你既然晓得是幻的,那么就有幻心形成幻法,统统人事等等,六道存亡涅盘,还不是一样是幻的?由此可觉本来没有存亡,都是冤枉造作。既无存亡,就用不着涅盘了,以是说诸法空相,涅盘存亡等空华,便是此意。但又为甚么分至心妄心呢?这是不得已而替初学的人说,实在心,底子不有,不成得,又分甚么真和妄呢?不过幻心不能除,人事上统统的幻用不能废,以是权分至心妄心。至心是偶然之心,何故叫偶然之心呢?便是不起念时,而见闻觉知仍旧了了,却无别离,寂然不动的,此是至心;如一起了念,分别人事,而能够心不倒置,亦不逐境流浪,蓦地归到偶然本位,此还是至心。至于念念流浪,不觉垂垂入了迷途,此名妄心,但本体勿失的。这部心经,就教你凛觉的体例,用聪明观照甚么是心?甚么是苦厄?又如何回归到清净寂灭偶然之心的本位?以是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。

观安闲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渡统统苦厄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