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派出了周鉴当使者,前去山海关内劝降,还一并送去了十万两银子,作为安抚吴三桂的行动。周鉴掌管着京畿戍卫明军,也就是掌管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,另有在京数十口家人的存亡。由周鉴前去劝降,对吴三桂的心机压力明显更大。
吴三桂平生都在与满清八旗作战,满清八旗的战力刁悍,他是了如指掌。即使以关宁军的战力,能在不异兵力下,与满清打出2:1的战损比,也非常不易。
至于玄甲军灭福建郑氏,那是海军微弱,与陆战无关;击溃江西的左良玉个人,也是因左良玉不过是一群匪兵,战力岂能和满清相提并论?
若吴三桂投降满清,八万满清铁骑加四万关宁军,以方原的估计,这一次北上都城只带了7、八万兵马,胜算并不大,只能撤回山东再图后计。
打败李自成的三十万闯军、孙传庭的二十万明军,倒是令人佩服的战绩。但李自成、明军的战力,和满清还是有相称差异的。换做关外的满清八旗八万雄师来,估计也能做到。当年的十省总督洪承畴在关内剿匪剿得风生水起,到了关外还不是打了个松锦惨败?
方原进驻了老龙头海城,立即实施了下一步的打算。
吴三桂的关宁军从未与玄甲军正面交兵过,对玄甲军战力强弱的体味只是道听途说而来。
但见吴三桂俄然令他归去处方原约战,不管两边能不能谈妥,他也是逃离了虎口,忙连声应了,出关去处方原汇报。
关宁军若胜了,方原就立即从老龙头海城撤兵前去京畿,不要再干与山海关与满清的战事。玄甲军若胜了,吴三桂愿献关投降,与方原共同出战满清八旗。
周鉴一行人送银子去了山海关,吴三桂只是礼节性的欢迎了一下,便将周鉴安设在关城内,连续数日都没动静。
一阵酷寒的夜风袭来,吹得吴三桂忍不住打了个冷颤,脑筋里俄然灵光闪过,百闻不如一见,既然摸不清玄甲军的战力,不如先约战玄甲军打一场小范围的战役,便可知玄甲军的战力强弱。
从前提刻薄来讲,天然是满清的前提更有引诱力。但从忠义来讲,引满清入关是甚么性子的事,吴三桂是心知肚明。投降方原,不过是大明的内战,吴三桂算是审时度势,识时务者为豪杰;投降满清,他就铁定坐稳了汉奸之名,千年后也没法洗刷热诚。
周鉴被晾在山海关两日两夜,本还在惴惴不安,担忧吴三桂会不会俄然投降了满清,砍了他的人头祭旗。
方原派出的使者,给吴三桂开出的投降前提是:1.吴三桂续任前都督,关宁总兵,麾下诸将也一并任职,与之前普通无二;2.吴家在京的田产、家财如数保存;3.关宁军必须接管改编,入玄甲军体例,月饷由2两/月,对比玄甲军的标准,进步到5两/月。
吴三桂在亲兵的保护下,又纵马来到了南关城的城墙上。十里外就是老龙头海城,夜幕下,他能清清楚楚的看到老龙头海城和山上的灯火透明。
方原、满清两方,到底孰强孰弱,也是他最优先考虑的身分。投降气力更强大的一方,关宁军能够最大限度上的保全;投降气力较弱的一方,关宁军明显就是成了传说中的炮灰。
其二是派人对山海关卫城的吴三桂的关宁军停止招降。
方原玄甲军的战力又如何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