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败李自成的三十万闯军、孙传庭的二十万明军,倒是令人佩服的战绩。但李自成、明军的战力,和满清还是有相称差异的。换做关外的满清八旗八万雄师来,估计也能做到。当年的十省总督洪承畴在关内剿匪剿得风生水起,到了关外还不是打了个松锦惨败?
吴三桂的关宁军从未与玄甲军正面交兵过,对玄甲军战力强弱的体味只是道听途说而来。
吴三桂一面令周鉴去处方原约战,一面还聘请满清使者范永斗到随军观战。他这是在和满清迟延时候,佯作应允满清的劝降,并情愿先派兵和玄甲军开战。
吴三桂平生都在与满清八旗作战,满清八旗的战力刁悍,他是了如指掌。即使以关宁军的战力,能在不异兵力下,与满清打出2:1的战损比,也非常不易。
周鉴一行人送银子去了山海关,吴三桂只是礼节性的欢迎了一下,便将周鉴安设在关城内,连续数日都没动静。
方原进驻了老龙头海城,立即实施了下一步的打算。
方原自问这三个前提已非常优厚,独一令吴三桂会难堪的,估计就是关宁军接管改编这一前提。但,这个前提乃是红线,若改编都做不到,那关宁军与之前的军阀做派有甚么辨别?方原岂能花银子去养一群离开政权掌控的军阀?
周鉴被晾在山海关两日两夜,本还在惴惴不安,担忧吴三桂会不会俄然投降了满清,砍了他的人头祭旗。
若吴三桂投降满清,八万满清铁骑加四万关宁军,以方原的估计,这一次北上都城只带了7、八万兵马,胜算并不大,只能撤回山东再图后计。
但见吴三桂俄然令他归去处方原约战,不管两边能不能谈妥,他也是逃离了虎口,忙连声应了,出关去处方原汇报。
一阵酷寒的夜风袭来,吹得吴三桂忍不住打了个冷颤,脑筋里俄然灵光闪过,百闻不如一见,既然摸不清玄甲军的战力,不如先约战玄甲军打一场小范围的战役,便可知玄甲军的战力强弱。
吴三桂在亲兵的保护下,又纵马来到了南关城的城墙上。十里外就是老龙头海城,夜幕下,他能清清楚楚的看到老龙头海城和山上的灯火透明。
他派出了周鉴当使者,前去山海关内劝降,还一并送去了十万两银子,作为安抚吴三桂的行动。周鉴掌管着京畿戍卫明军,也就是掌管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,另有在京数十口家人的存亡。由周鉴前去劝降,对吴三桂的心机压力明显更大。
方原、满清两方,到底孰强孰弱,也是他最优先考虑的身分。投降气力更强大的一方,关宁军能够最大限度上的保全;投降气力较弱的一方,关宁军明显就是成了传说中的炮灰。
其二是派人对山海关卫城的吴三桂的关宁军停止招降。
吴三桂是苦衷重重,披上了皋比棉袄,由几个亲兵保护着到了山海关的北关楼上,望着关外远方满清鞑子密密麻麻,闪着火把的虎帐,沉默不语。
这一场摸索之战,便能够决定军事气力的这一分该投给哪方,便投降哪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