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一时候,明伦堂上,字字呈现,字字相联,其文云:“理之所开,力所常达,数之所塞,威有必穷……”
书掌道嘴角尚存残血,但眼看空中诸字,随便而成,不由得慨叹道:“子敬之书,吾不如也!子敬之书,吾不如也!”
这段笔墨,从大要上看,是王献之在与仇敌辩理,但众高士这时已经看出,王献之所书乃陆机之雄文,辞意高深广奥,此中既可解释为政治论,亦可解释为宇宙观,秦征学养毕竟尚浅,但觉字字皆有奥义,却一时未能尽数贯穿,更遑论寻其马脚。他以赤子的气愤,指责东晋朝廷立国与行政的合法性,乃是凭着一腔热血,但这时王献之以书道与之论理,秦征学问跟不上,一时之间却无觉得对。
书掌道一昂首,瞥见这十六个字,呀了一声,一时竟忘了本身的病痛,礼掌道也临时摆脱了秦征心律的覆盖,又是欢乐,又是赞叹,又是沉浸,欢乐的是王献之脱手,赞叹的是此字极尽佳妙,伴之而来的是对这十六个字的赏识,进而沉浸此中――东晋是一个艺术的王朝,不管礼掌道还是书掌道,固然他们也身居高位负担重责,但骨子里都还是艺术家。
至此秦征外防尽撤,连大吕先生的遗声都用掉了,并且神源尽露,再无抵当之余地。
王献之闻此言语,半晌不言,他的书法不会杀人,但是因他书法激建议来的王气将对方困顿至此,接下来谢石杀招一发,他虽不是亲手杀伯仁,伯仁也可说是因他而死。
秦征气为之窒,又掉落到了社稷层。
秦征抵挡不住,掉落下第六层去,而王献之书法所激起的意象也跟着顺延至帝皇层。
谢安为了家属兴衰与东晋之安危,王猛为了小我功业与苻秦之畅旺,偶然候会把小我喜恶与态度放下,乃至昧着知己“以保全大局”――这是成熟政治人物的做法。
在唐朝之前,六朝对王献之书法的推许几近还要压王羲之一头,南梁书评以张芝之字为“经奇”,钟繇之字为“特绝”,王羲之之字为“鼎能”,而称王献之之字“冠世”!这类评价便是将王献之作为古往今来书道的集大成者。
王献之此贴,运笔如火箸画灰,字势连缀不竭,于张扬当中又极备法度,七十字一气呵成,有如一字,此乃王献之自创之体,时人称为“一笔书”。
谢石极度焦心,金陵王气乃是东晋思惟、文明、艺术、政事、兵法等诸般理念的调个人,牵涉到晋朝的国运与信奉,他已认定此番来犯的是苻秦妙手的联手,是索虏大兵南下的前驱,如果真让对方胜利,不待苻秦兵马南下,大晋内部就会因为理念狼籍、信奉崩溃而分崩离析。
而桓伊低着头,忽而低声叹道:“对方之诘责,并不是没有事理的……”
秦征毕竟处于客场,以道家理念质疑乃是顺水行舟,而王献之以书入道则是顺势而行。故秦征一逼一问,皆是强行逼破;而王献之一笔一划,所发之气都如婴儿投入慈母之体,使大晋的国运之力获得了最深层次的激起。
此乃东晋书道修为至高之人,手创顶峰之字体,书之未毕,七界当中,王气腾踊,便有丹凤凝集成型,舞于虚空,口喷焰球收回光彩,又有青龙现于半天,腾于天涯,口喷水汽凝集成云,跃于云间,龙腾凤舞,充满全部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