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四章.北黄裳,南董桥[第2页/共4页]

……

比拟起来,陕西出版的《克亮书话》和云南出版社的《猎书小记》更不敢恭维,不但错别字很多,纸张精致,装帧更是土得掉渣。可就是如许“差劲”的书,竟然也能卖上50多块钱,很多读书人真的是“瞎了眼”。

两个字---短长!(未完待续。)

欧阳先生又话锋一转,说林逸初度来旧书店,又是来自本地,看在关照大陆同胞的交谊上,再赐与200元优惠,只需5000元便可。

林逸放眼看去,只见书店团体分为高低两层,上面摆满了书架,书架上则塞满了书籍,乃至连天花板也操纵起来,设想了吊层,从上面垂下来三排整整齐齐的书架,不消说,书架上还是塞满了书。

……

在书话中,极少有书将“鲁迅”写错的,林逸见过三本誊写错,一本是很脱销的吴兴文先生的《我的藏书票之旅》,还是在很着名的三联书店出版,内文有一处竟然将鲁迅错印为“鲁讯”;另一本是《蠹鱼集》,在目次页很夺目地错为“鲁讯”;很遗憾,黄俊东《书话集》第568页的图片申明错得更搞笑:“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与学友留影,最左者即为鱼迅,……”鲁鱼亥豕的典故真的有了当代版。

在书店的二楼楼梯口处,则摆放了一个临时警告牌:上面施工,请勿入内。可见上面应当也是书店的一部分,安排有旧书,只因为施工的原因,制止客人上楼。

林逸看了看,倒是一本《当代中国作家剪影》和一本《猎书小记》。

让林逸想不到的是老先生竟然非常热忱随和,他说话语速很慢,口头禅是“你要乜野书我帮你揾(你要甚么书我帮你找)”。特别当他晓得林逸是从大陆来的,那就更加热忱的不得了,竟然用生涩的港普和林逸交换,还说本身有很多书友和朋友都是大陆那边的,热忱的态度与普通人瞥见大陆人那种冷酷迥然相反,或许这就是香港新式读书人涵养出来的君子风采。

通过欧阳先生一一先容,林逸发明这些书的价码根基上都和网上价码持平,有的乃至更高。

这家旧书店,全名是“神州图书文玩有限公司”,林逸一出来就看到很多“文-革”的物品摆放在店内,像甚么大幅的主席织锦画像,毛林握手的摆件瓷器,太祖语录等等,让人一眼看到,就堕入红色的陆地,还觉得身在本地,而不是香港。

晓得吗,董桥牛各种版本的署名旧作,现在每本上万,比如香港1977年出版的《双城杂记》,不久前刚以9800元的价码成交。牛津初版本《畴前》,董桥先生署名、钤印、题字,则拍卖到了10010元。更令人吃惊的是,即将在2012年出版的董桥先生亲笔题跋枣红真皮封面《董桥七十》,附送作者署名藏书票,则已经被炒到了25380元的价码。书还未出,已猖獗如此,董桥粉丝尚且至此,黄裳迷们也就情有可原了。

欧阳先生不晓得林逸在想甚么,还觉得被本身给说动了,就持续说,这两本书如果全要能够给个友情价---

为甚么会挑选在这么不起眼的位置?大抵是因为这里房租高贵,位置偏僻一些,能够少出些房租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