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号轮船的舰艏线型与“万年青”没有较着辨别,还是带着标致的飞剪艏。第二号轮船装有两根主桅,位于烟囱前后,前桅带横桁,能够挂方帆,后桅只要挂纵帆的斜桁,利用帆船动力飞行时,能够转动后桅的纵帆来调剂兵舰航向。别的第二号轮船在船首另有前伸的斜桅,但是倾斜度较小,长度也很短。
在“湄云”、“福星”两艘兵舰接连完工时,船政江边的“拉伯特”式拖船厂已然大功胜利,船政今后具有了属于本身的船厂。
别的,“湄云”舰桅杆两侧的软梯在船舷上的连接体例与“万年清”不异,都是在舷外增加托板,软梯末端通过三眼滑轮牢固在托板上,很有帆船战舰期间的古风。而“福星”舰则打消了舷外的托板,而是直接将软梯通过松紧螺丝牢固到舷墙上。也足以看出“福星”制作时相对于首舰“湄云”的改进。
“拉伯特”式船厂既分歧于浅显的干船厂,也不是普通的浮船厂,其设想初创于法国,当时天下上仅法国建成过一座,船政的拖船厂在范围和先进程度上完整超越了前者。本来在计荡舟政扶植计划时,日意格等人保举船政开挖制作一座石制干船厂,但因为一开端船政厂区地质不适合,轻易产生渗水或者坍塌变乱,在改组于青洲修建石船厂后,因为考虑到干船厂制作时候长,破钞庞大,此时船政经费并不非常余裕,因而选定制作需时较短、较为省费的拖船厂。
“湄云”舰从完工至下水统共破钞十个月摆布时候,较第一号轮船“万年清”的工期快速了很多,创下一项乾国自造轮船的记录。同时让人赞叹的是,不管“万年清”亦或是“湄云”,其舰员与兵舰的磨合速率之快非常罕见,全无大型舰船驾驶根本的乾国官兵,现在已能顺利地驾驶舰船航向大海,能够说是一个古迹。
“福星”舰与“湄云”同型,标准、动力体系等各项参数都分歧,采取了普鲁士制造的75毫米后膛炮,显现着设想的改进进步,“湄云”与“福星”在表面上有几处纤细的不同。这两艘兵舰在后桅以后的舷侧都各开有炮门,用来安插副炮。但是最后这组炮门的位置却不尽不异,首舰“湄云”最后一组炮门较为靠近船尾,制作“福星”时仿佛是感觉这一设想并分歧适,将炮门前移,“福星”最后一组炮门的位置要比“湄云”的靠前,位于后桅四周的吊艇架下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