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何不禀明陛下。”王允言道。

“后将军可曾错杀?”少帝考虑问道。

史夫人言道:“若坐实后将军滥杀欺君之罪,夷尽三族,必遭西凉武臣顾忌乃其一。七国计使之死,后将军亦罪非难逃乃其二。试想,幽州七王岂能善罢甘休。若怒急反投南阳,悔不及也。”

少帝衡量再三。终将司隶校尉奏疏,置之不睬。

受王允言语相激。吕布剑眉一挑:“杀董贼如屠鸡犬。何必蓟王操心。”

吕布抱拳相问:“为今之计,该当如何。”

话说,正如董卓暗自策画。凡天降灾异,三公必有二人之一去官。却未将卢司空算计此中。正因卢司空乃蓟王恩师。

“董贼!”王允怒急。

“七国计使与董卓无冤无仇,因何灭口。”何苗仍后知后觉。

史夫人眸中厉色一闪:“后将军言,刺客乃出南阳。若能坐实。便可自圆其说:乃南阳废帝,索要献费不成,遂遣刺客,截杀七国计使以泄愤。”

“然也。”桓典答曰。

“如此说来,七国计使必遭董卓灭口。”太后已想通统统。

史夫人更是愠怒不已,心道:董卓行事不密,害人害己。何未几射几箭。大不了,毁尸灭迹。

“司隶(校尉)诣台廷议,处九卿上,朝贺处公卿下、陪卿上。初除,谒大将军、三公,通谒持板揖(手持朝芴,作揖便可)。公仪、朝贺无敬(无需礼敬)。(尚书)台召入宫对。见尚书持板,朝贺揖。”

“奉先不成。”桓典仓猝禁止:“汉律之下,岂容私刑。”

“太后明见。臣依计行事。便是董卓,亦中肩窝,留其狗命。焉能滥杀七国计使。”何苗自辩。

须知,少帝自幼善于道人史子眇家中。耳濡目染,皆是傍门左道,各式杀招。早已见惯不怪。善恶判定,亦异于凡人。

“诽谤计,成矣。”待殿中无人,何后忽言道。

车骑将军何苗,五体投地,不敢言语。

史夫人灵巧作答:“时刺客假扮社众,簇拥而至。情急之下,后将军岂容细辨。猜想,如有错杀,亦非所愿。乃不得已而为之。”

王允亦道:“奉先稍安勿躁。且看蓟王如何行事。”

“史夫人。”

见少帝无语,史夫人又进谗言:“蝮蛇螯手,懦夫解腕。当断不竭,反受其乱。陛下当真觉得,南阳反贼,会洗心革面,负荆来投乎?”

话音未落,黄门令左丰,又呈司隶校尉密报。

牛辅一声令下。五百刀斧手,冲杀入帐。将一众正环绕妇人,力竭熟睡的秦胡兵,剁成肉泥。

“哦?”少帝灵光一现:“此计可乎?”

杀人灭口,毁尸灭迹。

“奴婢在。”

“再去问计许攸。”太后已有计算:“且看他如何结束。”

司隶校尉桓典,曾受辟司徒袁隗府,为侍御史。是时,寺人秉权,桓典在朝无所躲避。常乘骢马,京师畏惮,为之语曰:“行行且止,避骢马御史。”

“董卓纵兵滥杀,屠尽无辜社众。为脱罪,故行杀良冒功。七国计使亲眼目睹,焉能不灭口。”太后嘲笑。

“我亦如此想。”桓典答曰。

“一刀毙命,必中关键。”吕布亦是武夫:“凡遇袭,必拔剑相击,或挣扎遁藏。岂能只中一刀。”

亦曾夺人先声。劾奏蓟王函园逾制。知乃为兴建王陵,遂止。后又外放为官,回京后,蓟王举为司隶校尉。任职至今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