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臣同乐,一醉方休。
如此,新立融氏县,当为蓟国所辖。西抵十万大山,东达至海。背倚合浦,共分地界。广袤千里,环绕海岸。此中大观港,并诸多沿岸港津,皆归于治下。
融漓此时,亦伴驾船宫。见融氏大巫时,融漓陪坐侧席。
换言之,只需二宫太皇,北巡蓟国,一日不归。蓟王便可得一日之便当。更毋需裹挟叔侄三人,明争暗斗。为各方所掣肘。
自主为水衡都尉府治。周晖广募治水能臣,支渠四通,督造良港。疏浚诸水,功在社稷。
正因看破此局。王太师,这才割肉饲虎,狐假虎威。而不敢等闲号令蓟王。别的叔侄二民气机,亦无二这般。
经停数日。
闻港中官吏,已候多时。蓟王遂开夜宴。水衡都尉携一众府吏,次第升船。
比方,若不给蓟王,兼督四州之权。董侯直接下诏,命讨伐下邳。
泊船入港,星稀月朗。
此九津,非彼九津。然日出榑木之地,九津青羌之野。炙炎之地也。
蓟王遂命水衡都尉,于司炎馆周遭,增筑榑木城,督造九津港。为四济渠,市舶冲要。南北珍货,交汇之地。
王驾南巡,除收拢民气,奋发士气。亦可震慑宵小,威赫百蛮。三足踆乌所过之处。凡有幸一观,无不震惊。三体船宫,水上巨无霸。蕞尔小国,焉敢轻生违逆之心。
正因之于蓟王,权重至极。故二宫太皇,久居不离。以求最大得利。
长幼有序,尊卑有别。太上皇权,于家国天下,三权当中,可“以家事论国事”。比方废立。君王有大不对,不成为天下共主。当由百官请命,大将军上表。太后用玺,立《废帝圣旨》。如此,天子当退位称臣。
蓟王欣然应允。效仿南广阳巨马水岸,北渚司寒馆。于九津立司炎馆。
翌日,蓟王又见(融)漓父,融氏大巫。漓父求筑公社,以祀火神。
如前所言,只需出容渠船闸。流金水路,皆归水衡都尉。
此时,蓟王上表陈情。言,同室操戈,祸起萧墙,宗室流血,摆荡神器。
特别二宫太皇,金口玉言。废立、分封,二权。可谓定国神器。
二宫太皇,感同身受。遂下诏,怒斥董侯,责令收回诏命。如此,不了了之。蓟王足可自保,且无违逆之嫌。
遂请命二宫太皇,封融漓为“融氏君”,又尊“南融君”。因位于九津司炎之地,其父本是融氏大巫。故时人皆称“回禄夫人”。
周遭百里,枝津纵横之地,新设一县,取名融氏(钦州)。引十万大山部民,倾巢而出,举家来投。十万大山,有民多少。融氏大巫,纵能通神,亦无可知也。蓟王窃觉得,恐不下百万之众。
固然,正如狐虎之威。二宫太皇似狐,蓟王如虎。狐虎相合,方可势威。二者缺一不成。此不难了解。若无蓟王,大汉一藩。辖地千里,兼督四州。统天下百万雄兵。号令群雄,莫敢不从。二宫太皇,孤家寡人,位高权轻。妄言废立,干与朝政。权臣一怒之下,只需毒酒一杯,或三尺白绫,足可毙命。
此渠于幕府,利大之极。毕竟,蓟王所立江表十港,皆为幕府所辖。与州郡无干。坐拥表里循环水路,不为别人所挟。蓟王“便宜行事”,无有掣肘。方能将蓟国风采,放之四海。
如此说来。正如三郡乌桓,有四部,三分天下,有四国。二宫太皇并蓟王,总皇权之极,足可与叔侄三人相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