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咦?”吕布不解:“曹孟德城下割麦,营中必定空虚。我领军奇袭,岂有败北之理。”
一众将校,皆领兵夜归。当有一战之力。
吕布似有所悟:“乘氏之麦,亦是饵乎?”
“曹孟德,素多谲诈。若信乘氏李氏,则信濮阳田氏也。”陈宫答曰。
济阴郡,乘氏县,卫将军行营。
“报――”便有快马来报:“吕布与陈宫,从东缗将万馀人来战。”
曹操乃兖州牧,自有人事大权。循“三互法”:“婚姻之家”并“两州之士”不得“对相监临”。一言蔽之,异地为官,坐地为吏。
程立却笑:“明公勿扰,必是伏兵也。”
山阳郡,东缗县,车骑将军行营。
假阵势高差,借崩乘之势。甲骑具装,先破轻兵。前锋既溃,反冲后军。吕布乱军,必一败涂地。
如前所说。中垒校尉李乾,本是乘氏豪雄,合来宾数千家投奔曹营。乘氏家中财产,遂交由胞弟二人掌管。
曹操遂觉悟:“若早知二人献计,见我欲攻定陶,吕布必不会来援。”程立所献,兵进乘氏,佯攻定陶。亦是投石问路之计也。吕布若早知,曹操乃佯攻,必不会冒然来救。坐等曹操兵进濮阳,一战而胜之。
“薛、李二人,果有诈乎?”曹操眼中,一闪戾芒。
“依计行事。”曹操亦知兵。
“启禀明公,二位叔父,已开城出迎。”中垒右司马李整,左司马李典,双双赶来。
“本来如此。”曹操顺言道:“家国不成一日无主。乘氏(县)令、(县)尉,便由二位暂代之。”
“何故出东缗。”曹操公然见疑。
“轻兵先行,马队缓行。”陈宫笑道:“直驱乘氏,两军相接,宜败不宜胜。”
蔡邕《月令章句》:“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,熟为秋。故麦以孟夏为秋。”大汉十三州,麦作伊始,各有分歧。关东麦秋稍晚,晚麦仲夏始收。自开镰,到颗粒归仓,需足月。麦收毕,已至六月。
“报,曹操雄师,已抵乘氏城下。”便有标兵来报。
“仲德可有奇策破敌。”曹操先问。
“回禀将军。闻吕布发兵,县令挂印而去。一众属吏,亦散大半。乱兵四起,无人主政,城中百姓,亦不敢擅出。故过麦秋。”李守答曰。
待布阵毕。吕布步骑已至。
“依计行事。”曹操这便定计。
遥见寥寥千余兵马,布阵营前。又闻城头守军皆妇人。再观摆布地貌。吕布果疑有伏兵,乃出号令:“曹操多谲,勿入伏中。”
“如何?”吕布携五千秦胡铁骑,冬眠于此。巨野、乘氏、东缗,三县互为犄角。不管曹孟德入彀与否,铁骑来往如风,摆布皆可逢源。且心知雄师便伏于身后,巨野城中,别驾薛兰、治中李封,二人方不露怯。亦不敢等闲投敌。
“喏!”
“非也。”程立言道:“正因吕布闪现踪迹,二人方无诈。”
所谓“万事开首难”。又说“一而再,再而三”。曹操将兵乘氏县,见城中李氏豪强,开城相迎,宰牛犒军。心头必为之一松。窃觉得,兖州民气,尚未尽失。如此,待到达濮阳,方能信赖,城中亦有田氏大姓,欲开城纳降,报吕布破家之仇。
是夜,中军大帐,灯火透明。
陈宫不语。
李氏一族,虽兴于乘氏,却本籍山阳巨野。不违“三互法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