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一,祠堂祭奠。汉朝流行墓祭,上自天子,下及百姓,不管男女,皆上先人冢祠祀。一是天子上冢祠祀。二是臣下在外郡上冢祠祀,或上书请奏,或得朝廷特诏等。三是门下、故吏、朋友上冢祭奠师长、长吏、至友等。四是祭拜上古先贤之墓。五是天子自幸墓祠,或谴使祠祭王公、贵戚、功臣冢,或及墓赐策追谥者。
正因现有宗法担当制下,皇位永久轮不到蓟王刘备。王芬,曹操等人,才铤而走险。不吝令天下大乱。从上而下,将全部上层修建,悉数摧毁。
合肥侯称帝,其夫人自当为皇后。
各方还价还价,待肯定继位人选。陛下葬礼,准期而至。
窦太后乃正宫太后。理应由其垂帘监国。董太后本欲搬家永安,与窦太后并垂帘。被永乐少府杨彪,好言劝止。不过是权宜之计,何必争一日是非。
听闻刘备返国。董太后设席饯行。
增封蓟王四县,加节,赐虎贲,另赐“剑履上殿,入朝不趋,谒赞不名”。
即位大典前,举家前去文陵,墓祭先帝。一母同胞,阴阳两隔。哀恸发自肺腑。伴随人等,亦感同身受。
其二,墓前露祭。以酒酹地或肃除杂草祭拜。
羽林郎沿途保护,合肥侯一家,安然抵京。对先帝(灵帝)传位与己,自当感激涕零。
为江山社稷,天下万民计。杀身成仁,舍我其谁。
墓祭,便是指墓前祭奠。时下有三种。
其三,墓内设奠。新莽前后,墓内始设奠,今汉此俗已遍及风行。不管一墓合葬多寡,或葬有几代人。皆只随一套奠器。置于前堂或棺前,首要供具有,漆木方盒、案、耳杯、勺等。
新帝挽留再三。何如蓟王去意已决。
此次现在,汗青终究偏离了本来的轨道。从刘备麒麟降世,蓟国冉冉升起。统统皆走向了未知的拐点。
骠骑将军董重、永乐少府杨彪,陪坐侧席。
前汉与今汉,亲疏有别。
何如蓟王归心似箭。无法,只能放归。
蓟国七百万民,家中数百口长幼,楼桑数千刘氏宗人。另有无数忠臣志士,皆系于刘备一身。这条路,有进无退。
尊号,亦是帝后称呼。与谥号、庙号、年号,并称。尊号既可加尊活人,亦可追尊逝者。
蓟王又答:凡事,陛下当自决。若罹难事,可遣黄门令入函园,问计二位府丞。
“自古亲疏有别。陛下乃太后骨肉嫡亲,有董骠骑,杨少府帮手,自当万无一失。”刘备举杯遥敬。
陛下未崩时,曾使钩盾令宋典缮治南宫。又使掖庭令毕岚,铸铜人四列于仓龙、玄武阙。又铸四钟,皆受二千斛,悬于玉堂及云台殿前。
摆设在南宫嘉德殿的陛下梓宫(棺椁),由西园戍卫送出宫。四方诸侯,文武百官,在京使节,洛阳宗亲,皆披丧送葬。沿途百姓,焚香于道,路旁膜拜,各自垂泪。送葬步队,浩浩大荡,将陛下梓宫,送入文陵殡宫。祭拜而回。
“说到亲疏有别。”董太后言道:“王上曾与王美人义结金兰。互以兄妹相称。贵子年幼无知,恐为奸人所害。王上可愿以为义子,护其全面。”
故有“灵思皇后”、“永乐太后”,与“皇后”、“太后”,以示辨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