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令不出,困守死地。长此以往,国将不国。
诚如史上,董卓毁灭,曹操迎献帝东归,加大将军,封武平侯。袁绍虎踞河北,为太尉,拜邺城侯。因大将军位在太尉上。绍耻班在曹操下,怒曰:“曹操当死数矣,我辄救存之。今乃背恩,挟天子以令我乎!”
“加命得专挞伐於诸侯”。
九锡,蓟王已得其四:车马、衣服、虎贲、斧钺。
杨彪答曰:“若之前汉时三公:丞相、大司马、大司空,比今汉三公: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。今汉皆去‘大’字。故老臣窃觉得,丞相为‘大’,当位在三公上。列上公之首。”
然若被架上火烤。世人仍冒死拾柴,则“若鱼游釜中,喘气斯须间耳”。
擢升董卓易,均衡天下难。
“陛下明见。”杨彪领群臣,肃容下拜。
话说,何苗虽不过位居车骑将军,然倒是何氏外戚。且朝廷屡遭变故,高傲将军以降,骠骑远遁,三公缺席,四方将军又诛其三。唯剩太傅杨彪、车骑将军何苗等,寥寥数人。
文武百官,交头接耳,群情纷繁。少帝更是瞠目结舌。不料,竟是何苗上表。
周制,三公八命,出封时,加一命称为“上公”。“上公九命为伯。其国度、宫室、车旗、衣服、礼节,皆以九为节”。
见无人反对,少帝又问杨彪:“依太傅之见,尚父当为何秩?”
许,何车骑亦是不得已而为之。稳住心神,少帝如是作想。
少帝亦不尽知。这便看向太傅杨彪:“太傅知否?”
调拨翅膀上表。欲并三公府邸,立太师府。
果不其然。少帝言道:“既如此。尚父当仪同丞相,位上公上。”
少帝循声了望,恰是九卿之卫尉,钱塘侯朱儁:“启禀陛下。董司徒南阳一战,当然功高。然论匡扶汉室之功,岂能与蓟王媲美乎?臣,孤陋寡闻。只知太师乃上公之首,却不知尚父,居于那边?”
蓟王无难事。只需言及蓟王,朝中百官,自无有贰言。
今虽未言及。然朝野高低,皆心领神会。引来无数慨叹。少帝毕竟年幼。面对如狼似虎,秦胡贼兵,夜夜绕行宫墙。焉能不胆战心惊。
“陛下息怒。”史夫人仓猝劝谏。
不然,难道令董卓,位在蓟王之上。
何车骑等数十人,联名上表,奏请董卓进位太师,位列上公之首。引朝野哗然。
董卓志对劲满,遂大宴来宾。与翅膀置酒高会,淫乐纵恣,彻夜达旦。出入乘青盖金华车,爪画两轓,时人号曰“竿摩车”。
蓟王虽数辞九锡。先帝并少帝,遂将九锡拆解,一一赐赉。
董卓所居,乃先前为司徒时府邸。位于洛阳城东南,出南宫苍龙门御道,顺次为:司空府、司徒府、太尉府。合称三公府。恰逢太尉、司空,大位空悬。摆布豪宅,暂皆无主。董卓遂起并府之意。
一言蔽之。凡有封赏,皆需虑及蓟王。
董卓挟匡扶汉室之威,并十万雄师回京。位列三公犹不满足,竟称病不朝。放纵麾下秦胡贼兵,四周抵触,滋肇事端。便是南北二宫外御道,亦常有具装甲骑,深夜奔逐。引洛阳百姓,胆战心惊。
话音未落,又起群情。
少帝不置可否:“丞相一职,汉初曾设。却不知因何除之。”
有道是“世人拾柴火焰高”。
上公九命,可专征诸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