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边寻着?”董太皇问道。
南宫云台。
“速救醒。”董太皇言道。
麻姑掐指一算,玉容害羞:“速去……驰援。”
“嗯!”延娟、延娱,旋波、提谟,闻声而动。扑下顶阁,飞降五重平座。
当时,万事休矣。
“不成。”得蓟王互助,董太皇心神大定,智机重回:“局势将去,避无可避。若等史侯得《起居遗诏》,万事休矣。”窦太皇曾向卢司空,面授机宜。猜想,《起居遗诏》,蓟王亦之知矣。
“奴婢受命回(永乐)宫,传语太仆。返回时,行至半途,忽闻恶臭。头昏目炫,再无知觉。醒时,已在太皇劈面。”中大夫亦知事大。
“我主醒来,方知洛阳生变,关东逆乱。上陈情表,却久无消息。我主遂言:‘太皇处境,岌岌可危’。故命我先伏于此。暗中策应。”
车驾出宫。直奔长信宫。
暗渠积水,需经扁舟来往。搬动构造。扁舟主动。缓缓驶向劈面。
少顷,永乐卫尉董承,车驾入宫。赶来与董太皇相见。
李北海梦中为叶法善写完碑铭,一觉醒来,发觉有异,便派人追看,果然有一碑文,好像梦中所书。此便是闻名后代之《摄魂碑》(注①)。
月朗星稀,光照如水。
暗门缓缓开启。董太皇自下密室。
“敢问太皇,孤身出宫,所为何来。”记室掾不答反问。
出暗道前,董太皇随口一问。
“为今之计,该当如何。”中大夫伏地问道。
更有甚者,若觅得良机,对窦太皇施以此术。《起居遗诏》之下落,手到擒来。
周遭乌黑如墨。唯有灯前三尺荧光。董太皇耸峙船头,强压心头惊怖。直到扁舟悄悄抵岸。仰见向上门路,董太皇这才暗松一口气。
“甚好。”董太皇言道:“窦太皇出宫探母,多日未归。长信宫乃永安宫改建增筑。固若金汤。且程璜养女,埋没此中。猜想现在,尚未被史侯所破。”
“乃为传书窦太皇。”董太皇遂将宫中诸事,和盘托出。
斯须,便有一支人马,自出北宫掖门,直追董承而去。
“谨守宫门。万勿外出,被贼人所乘。”危急关头,董太皇忽思得一计:“传命董卫尉,星夜入宫相见。不得有误。”
“喏!”董承领命而去。董承乃永乐卫尉。收支宫闱,通行无虞。且临危受命,掖门兵丁亦不敢禁止。
天罗陷仙阵,无端自鸣。
“是死是活。”董太皇又问。
“如此,也好。”毕竟孤家寡人,多有不便。万一被少帝所乘,悔之晚矣。
“喏。”羽林郎鱼贯而出,自去守备宫闱。
“我主就国数月,太皇当知。”记室掾答曰。
冷水泼面,灌下药汤。少顷,中大夫悠悠回魂。举目四望,仍不知以是。此情此景,何必多言。半途必遭人暗害。
汉时仙门,早有此奇术。
“主记何名?”
便是后代,亦屡有“拍肩摄魂”之传闻。
“臣,叩见太皇。”董承乃董太皇亲侄。少帝只除二戚,并未大肆连坐。故董承得以幸免。然收支洛阳,却内披软甲,死士带足。不敢有涓滴粗心。
“史侯将史子眇妻,接入宫中安居。必与此事相干。”董太皇惊怖之下,切齿言道。换言之,此时现在,少帝已从中大夫口中,得知董太皇盗书之事。
“事关鼎祚,如何能忘。”董承再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