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贵使此来,可负王命。”蓟王又问。
‘下臣康达,拜见王上。’便有康居使节,入殿觐见。
都护百城,制霸绿洲,编户百万。西域诸国,再无纷争战乱。南北丝路通畅,诸国皆昌隆。特别大小乌孙,因互市西域而成巨富。
“北乌伊别(列)国”,应为北匈奴伊蠡王,率部西迁至奄蔡国东境所立。
“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”。
前汉时,“奄蔡,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,行国,与康居大同俗,控弦者十余万,临大泽无涯,盖乃北海云”。今汉初,“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,居地城属康居,土气暖和,多桢松、白草,风俗衣服与康居同”。
“回禀王上,北匈奴今在阿兰聊国。”使者答曰。
宣帝五凤年间(前7年—前54年),匈奴内哄。五单于并立,“死者以万数,畜产大耗什八九,群众饥饿,相燔烧以求食,因大乖乱(《汉书·宣帝纪》)”。六年后,呼韩邪单于并郅支单于两强大战,两败俱伤。战后,呼韩邪单于降汉,史称“南匈奴附汉”。反观郅支单于,却殛毙汉使,率部西迁,为康居王皆纳,以王女妻之。并置其部于国境,与乌孙交界。相约合击乌孙。乃至乌孙西境,赤地千里。康居因此强大。
康居使者大喜下拜:“谢王上。”
话说,陈汤灭郅支单于之战后。将“俘虏百四十五人,投降千余”,皆“付与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”。郅支单于部,俘虏、降众,皆赐赉共组联军之西域十五王。此中不乏,部落大人。两百年至今,郅支残部,多融入诸国。漫衍康居者,特别多。
蓟王安定西域。稍后仆从贸易流行。多有郅支残部,被大小乌孙抄掠,举族贩入。本觉得大汉仇寇,必不得好死。不料各部皆得善待。部落大人,更得都护府封赏。为率善邑君。
康居“其人皆深目高鼻,多须髯。俗习胡书,长于商贾”。俗云:“康国人生子,必以蜜食口中,以胶置手内;欲其长成口常甘言,持钱如胶之粘物。习善商贾,争分銖之利。男人二十,即送他国,来过中夏。力之地点,无所不至。”自汉以来,凡康居国人,留居中夏者,皆以康为氏。
“谢王上。”能在蓟国灵辉大殿当中,得一席之地。康居使者,与有荣焉。
康居国,今为西域大国。西南与安眠国邻,东南与贵霜接,东临大小乌孙。北部奄蔡国、严国均已羁属,中部为康居国本土。时下,葱岭之西,贵霜、康居、安眠,三国鼎立。此中康居稍弱。稍后称“康国”:
“遣子入侍”,必有所求。
“恰是。”使者又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