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取图来。”待气味散尽,智囊这才言道。
段太尉神威还未散尽,辅汉大将军又起凶名赫赫。数月前,三郡乌桓之首,上谷乌桓王难楼,私行出兵,围攻逎国。虽未曾进犯蓟国,却也触怒了蓟王。一声令下,高车十四部举兵南压,还没等突骑扣关。三郡乌桓中余下两家,存亡关头,懦夫断腕,自扫家贼。尽掠上谷乌桓二十余万,送入蓟国赔罪。
“愿闻其详。”王国急不成耐。
北周天和元年(566年)于此设置关隘,时下只要烽堠,还未连成关隘。
不等王国又看,阎忠掩鼻言道:“诸位皆是一族之长,何故如此失礼。”
时下只要金城津,而无金城关。贼人挑选此处筑关,天然是一着妙棋。
“谨遵合众将军命!”众将六神归位,气势如虹。
所谓津关,津者,渡口也;关者,要塞也。“缮关津,据险要。”乃因关、津皆是交通来往之冲要。故地点位置,大多非常险要。
“西线既筑雄关,东线又当如何?”王国再问。
两处雄关一起,贼人必将龟缩不出。占有在金城、天水二郡,难有作为。只需攻占金城,大震二关。便如两端扎紧的口袋阵。贼人插翅难逃是其一。兵败后,不会令兵祸分散是其二。可攻可守,进退自如,乃其三也。
上兵伐谋,亦非说说罢了。
“如此,何人去金城津,大震关筑城恪守?”王国乘机诘问。
“且散了吧。”王国志对劲满,起家拜别。
目视众将有说有笑,三三两两结伴而去。阎忠嘴角笑容,一闪而逝。
“何不在陇山,上置一关?”智囊笑答。
蓟国谋主,可当千军万马。
目光扫过诸将,见再无人回声。王国这便干笑道:“有劳两位将军。民夫、匠人,但凭取之。定要准期完工。切不成怠慢。”
阎忠不过是名流。如此奇绝毒计,又岂能出自他手。
“这可如何是好……”众羌渠群情纷繁,如丧考妣。
王国欣然点头。又冲随他一起扯旗造反的三十六部羌渠言道:“诸位渠帅,归去且收拢部族,悉数迁入二关以内。亦不得耽搁。”
因而因势利导,顺水推舟。四大府丞便想出了作茧自缚,瓮中捉鳖之策。
“我等服从!”羌渠纷繁起家。
“某亦愿往!”边章亦不甘人后。
“事关我等身家性命,岂敢迟延!”韩遂抱拳答道。
也难怪三十六部羌渠,吓到失禁。
不愧是西凉名流。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。能请动阎公为智囊,真乃天大的幸事。
“某愿往!”韩遂奋然起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