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添居高位的赃官贪吏,纷繁弃官外逃。治下公众鼓掌称快。
“擢升军曲候周泰为辅汉大将军府,左军校尉,秩比两千石,‘银印青绶’。”
“擢升军曲候崔霸为辅汉大将军府,左军司马,秩比千石,‘铜印黑绶’。”
话音未落。合座惊呼。
“末将领命。”黄忠这便领命。正如王太妃所说。辅汉大将军开立幕府,与封国平行。身兼二职,自也是人之常情。
“噢!末将服从。”
武臣中仅次于黄忠。
今后仕进。
“臣,服从!”
“擢升军曲候凌操为辅汉大将军府,后军司马,秩比千石,‘铜印黑绶’。”
关羽、张飞、黄叙、太史慈。四人乃是蓟王义弟。自当不能以舍人待之。
“臣等,领命!”
家国天下。有理有理。
将五县民情,源源不竭上报临乡。
五县公众翘首以盼。
有人、有地、有田、有房。还不喝采?本觉得选了个困难,岂料如此轻松。汝等可知。本日临乡,昨日乃一片白泽,百里无火食的督亢?哎,胜之不武啊……
得益于刘备一手打造的官吏架构。虽远在洛阳,蓟国国政却未受担搁。五县并入,官吏到任。修路通渠、屯田安民。皆仍旧事。熟能生巧。一片白泽的临乡,便是最好的试炼场。
有人会问。即便是辅汉大将军幕府,加蓟王宫。官职亦是有限。临乡辖地三百里,斗食小吏多如牛毛。如何能照顾全面。
家臣蓦地发觉。为何前军、后军二校尉,皆未能得食双俸?
等等。
“前军司马、后军司马、右军司马、左军司马、中军司马,兼领王宫行人。”
钟繇。
武将亦皆大欢乐。
每擢升一人,便有王宫侍卫大声通报。再由官吏书于市中书记栏,令史誊写后遍传国境。
诸如,吕常、阎志、成律归、田冈、马兴、韩隆、陈纪、孙勉、公孙犊等人,皆擢升为各营军曲候。
典军中郎将出自典军校尉。
“哈!臣弟,服从。”
文官席列喜气洋洋。可武将这边撤除王傅黄忠外,竟无一人获得升迁。
心中又存侠义。身边亦多豪杰。
风评,亦是判定本地官吏是否失职尽责的一个首要参考。有或没有,是否失实,都不打紧。先存疑在录。待有司细去考证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若为祸一方,自当罢免查办。如何措置,视民情大小而定。
“臣,服从!”
动静一经传出。举国颤动。
所谓明以照奸。大王行高薪养廉。麾下家臣官吏,若无此能,又何敢领食高俸!
国令士异这便为世人解惑:“蓟王注曰:外举不避仇,内举不避亲。’家国天下,家事亦国事。家和万事兴。(蓟王)宫中(大将军)府中俱为一体。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。王太妃、王妃、诸如夫人、义王太妃、义王弟、皆食千石俸。正当时宜。”
“末将服从!”
便是秩比千石的五营司马,兼领比六百石王宫行人,年俸亦可折五十万四千钱!
民气随安。
又如,大兄刘文、二兄刘武、四弟刘修,刘氏宗族亦得晋升。
大赏群臣后,遂宣五县官吏入殿。母亲好言欣喜,替刘备收拢民气。之前各种既往不咎。今后需到处留意。王国不比郡县。蓟王勤政爱民,嫉恶如仇。
“臣等,领命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