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敢。”伊蠡王恭敬还是:“安眠乃强国,控弦之士,不下数十万。仅凭郅支城中兵马,如何‘西取安眠’?”
“然也。”韦端言道:“郅支各部先行,若败北,康居必出救兵。稍后大小乌孙,亦会裹入此中。诸国联军,当不下十万兵马。遂成野火燎原。然独一所缺,便是举火之人。”
若不从命,郅支各部,必先攻北乌伊各国,灭口。即便,幸运得胜。康居、大小乌孙,各有雄兵十余万。再加奄蔡等皋牢属国,群起来攻。
西域少史,领它乾令韦端,携它乾丞杨阜,访问域外使团。
“同出北匈奴,汉匈世代和亲,本是一家。我主亦不欲见,北匈奴亡国灭种。”韦端奉告详情:“今,贵使传檄而至,我主把稳甚慰之。”
北匈奴,灭族期近。
“莫非,王上传檄,乃为西征?”北乌伊列使,一闪利芒。
“虽未言中,亦不远也。”韦端笑问:“伊蠡王,可愿举火为先。”
“和亲可乎?”胡毗色伽二世,必有此意。若与绿洲仆人和亲。可比秦汉和亲。大汉姻亲之国,安眠岂敢轻举妄动。
“下臣,乃出伊蠡王部。”北乌伊列使恭敬作答。
“今国中各部,有民多少?”韦端代主而问。
此风俗,与东胡各部近似。
“西取,乃为寇也。”韦端实言相告。
此,便是北匈奴,千载难逢,复起之机。更是宿命使然。
“贵使当知,康居王已举海内附。献郅支城与都护府。康居国中,郅支各部大人,皆迁入城中安居。为都护府民。”韦端言道。
被韦端并杨阜,悉数入眼。二人相视而笑:“此乃豪杰也。”
“举族竟不敷十万。”韦端不由慨叹。控弦之士,是否足万,亦未可知。许,不过寥寥数千骑。不料北匈奴,亦有本日。
“原是伊蠡王劈面。”韦端以礼相待:“请上座。”
“控弦一万,老弱五万余。”北乌伊列使,不敢坦白。
此言一出,因朝中群臣,群情纷繁。
北乌伊各国,乃由北匈奴伊蠡王部、呼衍王部并北单于残部,西迁奄蔡国东境所共立。“乌伊列”即为“伊各国”,因境内伊列水(伊犁河)得名。《汉书・陈汤传》载,匈奴郅支单于如得乌孙、大宛两国,便会“北击伊列,西取安眠”,既此。今已为康寓所灭。“北乌伊列”,言指西遁后,于康居北境,皋牢属国奄蔡,再立。
合法贵霜使者,快马加鞭,日夜兼程,返回西域时。
“服从。”酒保不敢怠慢,稍作歇息,马上折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