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悄悄的看着火焰,恐怕漏了任何一个异象。成果,祥云、佛光,皆未呈现。不过是场吞噬统统的大火。

“此乃‘犬视典礼’。”贾诩上前道:“女酒家必是祆教徒。”

全寺藩僧齐齐打坐,用梵语吟唱佛经,为安世高送行。

想了想,便又折去马市。

遵循高僧的指导,又把火把掷入火海。了尽牵挂。

据巴列维文典范所述。死者灵魂坐于躯体之一端,共历三天三夜。第四日凌晨,灵魂到达森严可怖的“裁判之桥”(即“钦瓦特桥”)。为了给死者以最大的襄助,家人在三日内须极力记念,祭司须念诵经文,继而血祭及对火的礼拜。第三日夜晚,为亡者奉献肉食和寿衣,确保死者之灵,翌日凌晨能安然踏上赴冥世的旅途。

清冷台,原是明帝少时读书乘凉之处。后为印度高僧摄摩腾、竺法兰译经之所。

寺中藩僧皆来帮手。面上无喜无悲,手脚利落,行动如常。

很快,藩僧们便堆积薪柴,将安世高连人带塌,团团围住。

一堆薪柴便送入西天。

“主公?主公?”

刘备这才反应过来,仓猝肃容施礼。

刘备沿梯登上三楼,顺着来往的治丧人等,找到了女酒家的尸体。

说完。洛阳令又取来胡姬酒坊宅地劵书,递给刘备:“案前留有安氏手书。言,将酒坊与一众胡姬,奴婢,皆赠与君侯。”

刘备张了张嘴,冷静收下不提。

刘备懂了。这便举火上前,深看坐化圈中的安世高一眼,绕着扑灭火圈。

一个身高体长的高僧,举着火把,走到了围观的刘备面前。

经文所言,正如面前这般。

“于灰烬中得佛舍利‘八斛四斗’。”如此之多,佛祖果非常人。先前递送火把的高僧,正以枯木禅杖在灰烬中来回摸索。忽听一声脆响。这便将杖头抬起。一颗红色舍利珠,随即翻出。

“有劳文和。”刘备这便起家,活动开辟麻的双腿,向火场走去。

洛阳令亦回礼,自去繁忙不提。

“我来?”刘备一愣。

“酒家安氏,昨夜无端身亡。我已命人勘验,乃是寿终正寝,无人谗谄。”

“明庭,莫非……”

“主公?”见火焰高涨,贾诩忍不住出声。

换句话说,信物有三片。却不知最后一片又在何人之手。

信奉虽分歧,却同日而终。究竟是偶合,还是另有启事?

白马寺最后一座大殿毗卢殿,便设在清冷台上。两位高僧一向在清冷台修行直到归天。白马寺庙门内东西两侧分设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墓,以示记念。东汉今后,清冷台为白马寺藏经之所。台上毗卢阁四周,环抱着配殿、僧房、廊庑等,为一座汉式天井。自成格式,被后代誉为“空中天井”。堪比巴比伦“空中花圃”。

筹办付之一炬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