筹办付之一炬。

不料胡姬酒坊,竟也垂满白纱。

一堆薪柴便送入西天。

时下,佛教还无后代诸多端方。安世高圆寂后,并未停止所谓的水陆道场,昌大法事。不过是同来中土的藩僧,合力将他连人带榻从舍内抬出。安排在清冷台前空位。

“安世高最后见的既是檀那。檀那便是他在大家间最后一缕牵绊。”高僧一口精纯的京畿官话。

贾诩怕是一夜未眠。这便轻声说道:“天明前,火焰渐熄。几位藩僧正待清理火场。故将主公唤醒。”

思前想后,只换来一声长叹。

刘备沿梯登上三楼,顺着来往的治丧人等,找到了女酒家的尸体。

“主公?主公?”

经文所言,正如面前这般。

能结成舍利,应是求学有成的具现吧。

“有劳文和。”刘备这便起家,活动开辟麻的双腿,向火场走去。

信奉虽分歧,却同日而终。究竟是偶合,还是另有启事?

一了百了。

佛陀期间的古印度,有四种葬法:火化(荼毗)、水葬、土葬、林葬(弃之丛林)。火化列为诸葬之首,一向持续至今。

洛阳令亦回礼,自去繁忙不提。

大堂内已聚满各色人等。洛阳令周异也在。

据巴列维文典范所述。死者灵魂坐于躯体之一端,共历三天三夜。第四日凌晨,灵魂到达森严可怖的“裁判之桥”(即“钦瓦特桥”)。为了给死者以最大的襄助,家人在三日内须极力记念,祭司须念诵经文,继而血祭及对火的礼拜。第三日夜晚,为亡者奉献肉食和寿衣,确保死者之灵,翌日凌晨能安然踏上赴冥世的旅途。

见到刘备,这便上前施礼:“君侯。”

换句话说,信物有三片。却不知最后一片又在何人之手。

刘备这才反应过来,仓猝肃容施礼。

“喏。”贾诩岂能不知刘备情意。即便主公并不信佛。却也想看看,佛法究竟可否普渡世人。

“主公?”见火焰高涨,贾诩忍不住出声。

想了想,便又折去马市。

见藩僧将安世高的骨灰装坛,筹办撒入洛水。刘备这便告别分开。

见刘备目露疑色,高僧笑道:“佛渡有缘人。”

现在人死灯灭,各种疑问,已不得而知了。

“此乃‘犬视典礼’。”贾诩上前道:“女酒家必是祆教徒。”

刘备悄悄的看着火焰,恐怕漏了任何一个异象。成果,祥云、佛光,皆未呈现。不过是场吞噬统统的大火。

“我来?”刘备一愣。

“于灰烬中得佛舍利‘八斛四斗’。”如此之多,佛祖果非常人。先前递送火把的高僧,正以枯木禅杖在灰烬中来回摸索。忽听一声脆响。这便将杖头抬起。一颗红色舍利珠,随即翻出。

见刘备仍未回神,主簿贾诩这便上前接过。

“不好!”刘备仓猝下车,快步突入。

两人之间又有何恩恩仇怨,第三块骨片又在那边?

一个身高体长的高僧,举着火把,走到了围观的刘备面前。

全寺藩僧齐齐打坐,用梵语吟唱佛经,为安世高送行。

“……”刘备欣然若失。

很快,藩僧们便堆积薪柴,将安世高连人带塌,团团围住。

祆教死者出葬前,需停止多次犬视典礼。为死者穿寿衣时便停止犬视,今后每隔一段时候便要犬视一次。直到尸体搬离尸房。在第一次犬视后,房里要燃烧去毒,用檀香木和乳香燃烧。祭司坐在火前念佛,照看火永燃,直到死尸送往坟场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