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曹,前汉时,乃丞相府诸曹之一,主兵事。今汉三公府亦置,兵曹掾秩比三百石;郡县所置,掾秩百石。另置兵曹处置(史),亦称兵曹参军。掾为长,史次之(副贰)。

所谓“公府”,《后汉书·灵帝纪》注云:“公府,三公府也。”太尉府、司徒府、司空府,合称“三府”。另有“四府”、“五府”之称。《后汉书·赵典传》注曰:“四府,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、大将军府也。”《后汉书·樊准传》又注:“五府,谓太傅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、大将军府也。”由此可知,广义“公府”,当是三公府,外加太傅府及大将军府之统称。

“此何物?”

“且一观便知。”

“革囊颇大,莫非与发石同?”

今汉,尚书台分曹治事。有:三公曹、吏部曹、民曹、南北两主客曹、二千石曹、中都官曹。计六曹。蓟王将六曹分拆,(摆布)国相治政,王傅治军,少府治宫,门下治吏,国老治学。分掌六曹之事。各司其职,各行其是。又相辅相成,相得益彰。

十一至十五,演兵器旗,次第升起。

知恩图报,理所该当。蓟王又岂能见怪。

毕竟,事在报酬。再完美的律法,亦需人去履行。

“莫非,亦是浑天灯楼。”

“若如此,此楼当为放火乎?”

演兵器十四,外型与演兵器十二,一样平平无奇。貌似浅显战车楼。坚木包铁,门窗紧闭。内里神机,亦不得窥。

立柱如伞骨支撑。隆冬时节,可驱动构造,收篷如落帆。亦或是升起篷壁通风,保存顶篷遮阴。诸如此类。构造术大行其道,蓟人深得其利。墨门大兴,几无可逆。

亦如先前。蓟王驾临,百官列席,看客坐定。金锣鸣响。

“足下,言之有理。”

随石炭提高,节流大量薪炭。不必砍伐西林。樵夫纷繁改行矿工。亦是生存使然。正如寝垫流行,鼠胶供不该求,乃至国无硕鼠。关于胶黏。蓟王首选便是天然橡胶。

先前,扬武校尉高览,入演武场,编组兵马。一起所见,长史、参军、兵曹、军监、禀假、军市,官舍林立,不一而足,服从一目了然。皆是王傅公府所辖。

何如橡胶树,可望而不成即。唯有大帆海持续昌隆,触发远洋贸易,及环球帆海。方有望实现。蓟王有生之年,恐无从获得。

不等蓟王出声相问。甘后神采已道明启事。

后声出自包间。恰是甘泉卫尉何苗。与甘泉太仆赵忠,俱为甘后三卿之一。此,必是甘后授意。时度量阿斗,单车南下。华雄率五百王骑星夜驰援。甘后感念其恩,故脱手互助。

循例,1、三,2、四,相对。演兵器十三,形状与演兵器十一,大同小异。亦是“轰隆翻斗车”。辨别在于,机臂末端,非装一斗,而是一球囊。球囊乃皮革缝制,内里何物,不为所知。

稍后,两座演武新器,万众等候,压轴入场。

话说。演武场亦屡经补葺。各层服从,亦做增改。毕竟,除观演武决胜,还是蓟国兵曹,并军校地点。

待天光大亮。诸事皆备。楼桑八景,西林烽鼓,名不虚传。王驾入场,乘中转天梯,升上五重殿。领百官入暖阁坐定。四楼包间,三楼观礼台,二楼看台,连续检票入场。

三通鼓起,演兵器,次第入场。

因而,世人又将目光投向,演兵器十四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