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见一座雄城,如凤落山颠。
至此,历代帝王驾崩,皆立神主于世祖庙,而不进高庙。此庙制,称为“同堂异室”。同属一家,称“同堂”,分属二支,为“异室”。固然前汉帝系,祭奠如旧。然今汉帝系亦自成一派。俗谓亲疏有别,亦由此论处。遐想当*,蓟王为临乡侯。初度上洛,正月旦会入宗亲诸刘行列,为宗室诟病。亦是是以。
待竿摩车驶入高山。百官伏于道旁,大礼参拜。亦口呼:丞相顺安。
大衍之都,五十街衢。集合繁华,冠盖诸夏。特别洛阳屡遭兵变,南阳毁于大水。长安百废初兴,北都一骑绝尘。
终归“与不善人居。如入**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亦与之化矣”。
五供之礼,无一可废。
多*前,靖王陵山便已重修毕。环绕凤凰陵山,靖陵县城,亦营建毕。原北平城,改北平关。与南关共扼东西国境。前北平关长,许家少主许定,今为北关令。葛陂黄巾渠帅彭脱,为北关尉。与太行八径内,黑山城塞,高低照应。周遭四郡亡胡,及并州南匈奴,多有部民翻山来往,互通有无。先前,靖陵令赵商,请开互市。蓟王自当应允。
此时现在。蓟王车驾亦出王宫。幕府并封国,百官车驾,沿里道列队恭候。王驾到达,顺次汇入。先北后南,绕行中郭。而后径直赴西,浩浩大荡,驶往靖陵。
自上而下,外圆内方,三道城郭。悬楼飞阁,巍巍垒垒,错落错落。比函园二崤城,亦不逞多让。
郑门十贤之,靖陵令赵商,携县中属吏,已在县界驿馆,恭候多时。
七日祠高庙,八日祠世祖庙。五供毕。而后上陵礼,祭先帝。
董卓前呼后拥,车驾出坞,祠世祖庙而去。
蓟王本欲乘船上陵。何如三足踆乌船宫,已入船厂补葺整备,持续进级优化。工期尚未过半,不宜擅动。因而遂改成车行。
左边秦后亦赞:“‘凤凰鸣矣,于彼高冈;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’。乃大吉之兆也。”
蓟王悄悄点头:“先祖择此陵山,亦称别具慧眼。”
“夫君且看。”公孙王后,掀帘惊呼。
靖陵扼国之西境。正因路远,故提早一日出行。
昌大声望,无可匹及。
赋税大增,足钱可用。稍后,逢山开道,遇水架桥。八径由此通达。并州部民,无需穿代郡、上谷,远赴楼桑。只需经八径,横穿太行,便可于靖陵互市。靖陵因此富强。更有将作寺良匠,掘深井热泉,令徐水四时不冻。将靖陵并入千里黄金水道。繁华更胜。
曾有人戏言。寒冬时节,方为蓟(人之)国。此言非虚。
久沿成习,习觉得常。待卑躬屈膝,遂成常例。逆来顺受。群臣再无违逆之心。此乃奴化之缛礼也。董卓虽不解**深意,却极其称心。用后代话说,典礼感爆棚。
上行而下效。一众翅膀,毕恭毕敬。更不敢怠慢涓滴。天光微亮,*岁坞内,人马嘶鸣。鱼梁台上,鼓声震天。洛阳四郭,远近得闻。便是二宫当中,董侯亦梦中惊醒。
话说,中元二*(57*),光武驾崩。子刘庄继位,是为明帝。明帝感念复兴之功业,矗立“世祖庙”,以祠光武。故自明帝始,洛阳并有二庙。供奉前汉天子之高(祖)庙,及供奉今汉光武之世祖庙。
驷马安车,日行三百里。日**山,入靖陵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