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曰:楼桑楼桑,楼高五丈桑。

“借蔡师吉言。”刘备笑道:“国中英才辈出,造福万民千秋。亦是孤平生所愿。”

或问:何为楼桑?

大溪地便是蓟王少时,陷地得田的溪谷地。今蓟王家百余亩美田,皆被重楼环绕。腊赐时,蓟王家米,更是主赐之一。能得一小袋蓟王家米,守岁时与家人分食,百官无不弹冠相庆。

楼桑令乐隐上疏扣问:大溪地新建宅院,当售何价?

自九串繁露后,环顾百官,蓟王笑道:“诸君彻夜达旦,忙于稻收,孤本不想徒增滋扰。然‘独乐乐不如众乐乐(dú yuè lè bù rú zhòng yuè lè)’。今有一喜,欲与诸君共享。”

“繁华不染铜臭”,乃出王上之口。

大溪地,乃伐西林扩建。南北五里余,东西三里余。可新建宅院,一万栋。

“封孙嵩、赵岐、赵戬,为太学博士,秩六百石,‘铜印黑绶’。另赐黄金五百两、铜钱五十万、蜀锦五百匹,四时朝服及骈马公车一驾。”

特别是听闻,有郑玄门徒千人举家迁入。乐隐更是大喜过望。这便命人细心补葺,将所建良宅,先行分与郑门后辈。楼桑一户齐民,院中有:前楼、后楼、仓楼、望楼、水塔、双阙楼、四角楼。计十楼。历经多次进级改革,军民两用,攻防皆宜。常日住人,战时守备。

言罢,蓟王目视左国令士异。

稻收已近序幕。蓟王家百余亩美田,均产八石余。饶是如此,分与百官,亦不敷一石。

一起行来。见重楼高阁,繁华盛景。街上行人如织,各个穿金戴银,贵气劈面。汉、胡、羌、蛮,各色人等,穿行其间。更有远自西域的驼队,闹市来往。驼背上胡姬,花枝招展。异域风情,我见犹怜。“卿大夫一妻二妾,士一妻一妾。”爵民可享齐人之福。纳妙龄“鲜卑婢”入家门,几成常例。

然倒是蓟钱十万。折五十万两汉五铢。对蓟人而言,别无分歧。只因蓟国早已完成货币更替。对于想迁入蓟国的公众而言,不啻为一笔巨款。

如蓟王所言。百官忙于稻收,郑玄退隐,少有人知。见四人年纪各别,却皆有儒雅之风,必是饱学之士。百官纷繁猜想,究竟是何许人也。

换言之。此次大朝,必不平常。前次王上身披冕服,乃为封侯拜相。今次,或亦如此这般。

待建成,将再得齐民万户。为苦无立锥之地而日日心忧的楼桑令乐隐,终能扬眉吐气。

齐民宅院,皆为汉律所规之“九百方步”。计三十宅。

待舫车停稳。郑门学子,连续下车。放眼望去,此情此景,如诗如画,如痴如醉。蓟王礼贤下士,竟至于此乎。

所谓“潜移默化”。楼桑有蓟太学坛、白湖女校、医学院、将作馆……又有郑学入主,学术氛围自当稠密。

身高(职位)、名高(名誉)、德高(操守)。有此三高,方为贵也。

士异随取诏命,缓缓展开:“召诸公入殿。”

“封郑玄为上庠令,秩二千石,‘银印青绶’,兼领蓟王宫中庶子。另赐黄金千两、铜钱百万、蜀锦千匹,四时朝服及驷马安车一驾。”

斯须,身披麻服,白发童颜的郑玄与三友,自偏殿入内。

然寄意之深远,堪比伉俪“同牢合卺”之礼。

“臣,服从。”郑玄下拜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