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州七郡,民气惶惑。孰胜孰负,天下群雄,拭目以待。

樊城孙坚大营。

“宜当速下。”袁术言道:“驰援孙文台。”

“如公子所言,襄阳雄城,强攻不易。可有奇策,不战而胜。”孙坚求问。

“哦?”孙坚大喜:“敢问公子,何人可为我一用。”

时人皆言,江东男儿孱羸。却不记霸王宁死不过乌江。

毕竟尚未功成。不成反目成仇。

徐盛、宋谦、董袭、贺齐等,各守营寨,身兼大任。不成轻动。唯有孙坚坐镇樊城,安抚军心,调拨粮草辎重。

麾下四校,攻城拔寨,尚可足用。然分兵各处,守备城砦,突显人手不敷。更加蔡瑁、张允不战而降。如何示好荆州世家,皋牢七郡豪强,事关此克服负。

连战三场,锐气耗尽。孙坚命人盘点辎重,打捞埋葬尸骨,补葺水砦,疏浚汉水。扼守两岸,养精蓄锐。粮草足备,扼断汉水,进可攻,退可守。刘表已成瓮中之鳖,急于一时又何必。

“哼。”孙坚笑道:“必来分功也。”

“敢问公子,此鸿门宴乎?”蔡瑁低声求问。

“谢将军。”

成皋,关东联军大营。

阴瑜,乃出新野阴氏。数年前,有海内大儒,为其说媒,欲聘荀采为妻。却被慈明无双婉拒。稍后荀采退隐蓟国,拜中书仆射。世人方知,名花有主。南阳水退,盗贼猖獗。阴瑜遂返新野,关照祖祠至今。

“敢不从命。”阴瑜再拜。

闻孙坚三战三捷,高出汉水。袁术喜极而入。

二人这才稍得放心。同为世家后辈,自当守望互助。同声同气。

猜想不出数日,当有捷报传来。当时,血海深仇,不共戴天。蔡瑁、张允焉有贰心。

“闻蔡瑁不战而降。当可为将军所用。”

“可也。”袁绍当机立断:“命文台,引军策应。”

待见出城相迎之白衣公子,竟是南阳阴瑜。

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
“竟有此事。”阴瑜面露惊奇:“如此,只需攻陷襄阳,将军当立不败之地也。”

稍后,阴瑜车入樊城,与孙坚相见。

“公子免礼。”见阴瑜,青年才俊,孙坚亦喜:“请坐。”

事不宜迟。孙坚遂遣人入汉南大营。邀蔡瑁、张允,入樊城赴宴。

“可有南阳间家,为我所用。”

“速速请来,不成失礼。”孙坚喜道。

阴瑜言道:“将军若能不计前嫌,许以厚利,蔡瑁必甘为将军所驱。”

孙坚亦有考量。

成皋并虎牢守备,仍交丁原。

此消彼长。襄阳守军,更显势孤。

孙坚干脆直言:“公子可愿助我说之?”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