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谢王上。”公孙度大喜下拜。

“喏。”

送走二人,右国相耿雍又问道:“敢问主公。公孙度既仕乐浪,辽东太守,又当委与何人?”

“且等使者到达。”刘备叮咛道:“虽是下国,亦需礼遇。切莫有失上国礼节。”

“扶余老王尉仇台,与我乃是故交。”公孙度答曰:“尉仇台为王子时,曾出使洛阳。后即位为王,曾数次出兵,驰救汉郡。年老却有大智。此去乐浪,当说扶余王,借兵南下。”

“如此,愿为乐浪太守。”公孙度答曰。

天下公孙皆一家。得蓟王举荐,公孙度结好田韶,时有“复起之心”。何如蓟王久不就国,报效无门。本日,终得蓟王相召,二人仓猝赶来相见。

豪商田韶,在白湖有水榭。早已举家迁入蓟国。乃蓟王御用贩子之一。单单发卖“盐渍木”一项,便成巨富。有船一万丈。蓟国千里国土,城池督造从未停歇。可想而知。所谓“富而贵之”。田韶亦有“(吕)不韦之心”。

“倭国与我朝早有来往。光武时,曾赐倭国使者金印。邪马台国,先帝年间,便经常来往乐浪诸郡。因方术流行,先秦至两汉,常有方士乘船出海,寻外洋仙山,求不老药。便有方士,到达倭国。久而久之,秦风汉仪,倭国亦有保存。”崔钧言道。

邪马台国使,伏地施礼:“下臣梯秀,拜见大王。”

何其便宜。

数今后。邪马台国使,船入南港。

“甚好。”刘备又问:“二选其一。升济愿守何地。”

“拜见王上。”二人入殿施礼。

“敢不从命。”田韶亦拜。

不出所料。得蓟王手书,公孙瓒欣然接管。刘备这便六百里去信洛阳,命右丞贾诩,代为筹办不提。

先前不过来往三韩。何曾见过如此人、物。

“免礼,赐座。”刘备温暖一笑。

“喏。”崔钧领命。

事不宜迟。刘备遂手书一封,六百里传去五原郡度辽大营,扣问公孙瓒。

“报。”待此事结束,便有女官入殿通报:“辽东田韶,公孙度,宫门求见。”

刘备悄悄点头:“邪马台国,国力如何?”

“谢王上。”二人如沐东风。

“常闻‘唇亡齿寒’。”左国相崔钧又问:“若知我渡海击三韩。扶余王焉能坐视不睬。”

“速请。”

刘备已有人选:“自是‘天下公孙’。”

一起所见,无不啧啧称奇。特别是南港各处构造诸器,更让倭人敬若神明。乘王宫马车入内城,沿途重楼高阁,行人如织,尽是上邦气象。

兼领宫职,可得“门籍”,朝会时方能收支宫城。六百石官及以上,皆有门籍。六百石以下,需“奉诏入宫”。如先前,一门退隐的陈氏诸子,便是“奉诏入宫”。乃为惯例。平常政务,无需入宫。只需向二国相通禀便可。若再置蓟东尹,便只需向上官通禀,亦无需直报国相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