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下朝,且领某一观。”
只见一江淮墨客,儒服束发,趋步入内。伏地施礼:“(太)门生刘晔,拜见王上。”
斯须。便有一墨客登殿:“宛县吴循,拜见王上。”
百官就位,蓟王身披冕服,昌大退场。
“得此物,天下无不破之城矣。”蓟都尹娄圭,亦晓以短长。
公然,待图卷缓缓展开。刘备一眼辨出。乃集塔吊、打桩机,所用构造,三合为一。先借绞盘上劲,将配重端升起,待搬动弩机,配重下落,将另一端投石抛出。乃是非常先进的“配重式抛石机”。细细观赏,刘备还看到了用于储能,可加快抛射的“扭簧”。后代最常见的扭簧,便置在晾衣服的木夹子中。放手即闭合。
此乃代百官发问。耿雍笑答:“耳听为虚,目睹为实。主公何不问大利令苏越。”
女官捧来朝服、印绶。二人入偏殿穿戴划一,登堂衣秀,落座比二千石位列。蓟王曾有言在先:只需编户过万,口过十万,既可擢升为令。户破二万,人丁破二十万,得食双俸。苏越升大利令时,已兼领王宫行人。得享双俸。刘晔尚未达成,暂不得享。
“臣,附议。”横海中郎将黄盖,亦起家。
刘备焉能不喜。
“喏。”士异殿上直书,蓟王当场用玺。
“除大利令苏越,为武库令。秩比二千石,‘银印青绶’。另赐铜钱十万,蜀锦百匹。四时朝服及驷马安车一驾。”
蓟国宿吏皆瞠目。只差哗然。
“月前孤身北上,登四方馆。憾止于黄金阙下。依例当授千石官。南阳良匠会聚,自幼耳濡目染,精于构造术。合法其用。”耿雍又言道。
“是何人也?”
“主公明见。”耿雍又奏:“然,盐田分歧稻田,如何耕作收割,皆无先例可循。故需随机应变,见机行事。换言之,不管国中宿吏,还是学坛新人,对盐田所知,皆划一。”
“封吴循为大利令。秩一千石,‘铜印黑绶’。另赐黄金五百两,铜钱五万,蜀锦五十匹。四时朝服及骖马安车一驾。”
话说,官渡之战时“(曹操)乃为发石车,击(袁)绍楼,皆破。绍众号曰‘轰隆车’。”传闻,发石车的设想图,便是刘晔所献。上装机枢,弹发石块。因声如雷震,故名“轰隆车”。亦称“抛车”。
“哦?”见刘备看来,大利城令苏越,起家奏曰:“刘晔献‘发石车’,现已造毕。”
“射程如何?”刘备问道。
须知。按蓟国常例,比二千石高官,若政绩斐然,不出数年,当兼领宫职,且还酌情授予民爵。年十五便居如此高位,享三食俸,春秋是否……太轻。
“喏。”士异取圣旨在手,朗声朗读:
“赐座。”刘备居高言道。
“臣,领命!”吴循强忍冲动,伏地认主。
“本来如此。”刘备恍然大悟。
能平空造出此物,自是天纵奇才。又何必再多此一问。
然,大夏令人选乃二国相,共同保举。必定有理有据。不成能只因其是蓟王同门。
王傅黄忠起家奏报:“臣,附议。”
刘晔洛阳时,与周瑜形影不离。周瑜举家迁入蓟国,其父周异拜领京沚令。周瑜为江淮孤生,退学太学坛。却并未重换师门。博论一鸣惊人,大杀四方。然因无同门互助,常被群起而攻。
刘备亦点头:“重生之物,皆无旧例,乃其二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