猜想。曹氏父子,欲结史董二侯,兄弟之盟。唯有与王太师,先行交割好处。如此,朝野皆达成默契,方能如愿。
伏完一声慨叹:“不瞒令君,昨日我已知,汉中来使。”
汉时以司隶校尉督察畿辅。三国魏因之,晋改汉魏之司隶为司州。后州境及治所,几经变迁。然改司隶为司州,史上确有其事。
由黄琬出为司州牧,可谓面面俱到,合法适合。便是曹氏父子,亦无可指责。
待朝廷东迁,王太师总朝政,调黄琬入朝,继任少府。
各自车驾散去不提。
“蓟王曾言:‘东孝西直,后起之秀’。”桓典对北国诸事,耳熟能详。
“前豫州牧,黄琬。”不其侯伏完答曰。
待群僚噤声。王允又问:“当举何报酬司州牧。”
“然也。”伏完意味深长:“令君可知,‘兄弟缔盟,诸刘合纵’,乃出郭奉孝之谋。”
“本来如此……”桓典一声慨叹。忽觉拨云见日,日朗风清。心头千钧重担,竟消弭于无形。浑身骤轻,转而又问:“汉室三兴,何言祸来?”
“蓟国来函。”桓典忙问:“干蓟国何事?”
窥一斑而知全豹。比起郭奉孝,凤凰于飞,定天下大利。朝中党争,皆是蝇头小利。相互勾心斗角,不过一席之争。求安身之地耳。
堂内群僚,群情纷繁。交头接耳,各抒己见。不其侯此策,更加感觉高深。一时回味无穷。
“善。”王允欣然应允。
更有甚者。若曹氏父子,还价还价。王太师,还可再让一利。令曹孟德兼领司隶校尉,仍为三独坐,拥督察畿辅之大权。却需将司隶七郡治权,转交新任司州牧。
王党若得司隶七郡,当可与曹党得刘表荆襄七郡。分庭抗礼。唯有朝堂之上,势均力敌。我辈方能安稳。
细究起来。京兆尹、右扶风、左冯翊、河南尹,多出蓟王门下,亦或是王允朋党。而诸如弘农、河东、河内三郡,或山高路远,或为大河阻断。亦不为曹孟德所用。
党人出身,太师一系,蓟王姻亲。三重身份,兼顾各方好处。
桓典这便觉悟:“必是太师奉告。”
黄琬,字子琰。江夏安陆。尚书令黄香曾孙、太尉黄琼之孙。因受党锢连累,遭监禁近二十年。直到先帝光和末年,太尉杨赐,举黄琬有治乱之才,才被朝廷征为议郎。后出为青州刺史,迁侍中。中平初年,转任右扶风,又入朝为将作大匠、少府、太仆等职。
“大祸临门,何乐之有?”伏完反问。
“竟有此事!”桓典惊奇,可想而知。
不其侯伏完力谏:“天子既不欲,迁回旧都。司隶之于甄都,别无分歧。卫将军亦无从洛阳就任。旧都唯剩河南尹并洛阳令。子曰:‘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’卫将军能舍兖州,专治司隶乎?”言下之意,曹孟德身兼数职,兼顾乏术。特别司隶校尉与兖州牧,职能分属二地。若治兖州,司隶必得空兼顾。
伏完言道:“郭奉孝,凤凰于飞,神鬼奇谋。先助蓟王安定三南,今又为蓟王鼎立中原。江东势盛,西蜀、关东皆弱。唯有二家合盟,方能共抗江东。如此,鼎足之势成。合肥侯命二袁,陈兵不动。可知均衡之势,亦成。待蓟王班师,河北归心。三兴汉室,传檄可定也。”
更加蓟王后宫。协辰夫人黄景华,乃黄琼小女,黄琬姑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