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诱降[第2页/共4页]

皇太极斜了他一眼,冷冷道:“阿巴泰,你的目光过分局促了。李啸出身确是卑贱,但对于其奇迹来讲,起点低毫不代表其将来成绩低。你想想,李啸从一介村田猎户起步,从最低层的军卒哨骑做起,一步步升百总,升千户,升批示使,升总兵,升东海侯,升唐国公,直至现在升为平辽王,这一起升来,根基全凭其一已这力,全凭其本身所立的累累功劳。以朕观之,如许杰出的人才,便是放在汉唐之世,亦是可做出一番相称惊人事迹出来。”

皇太极此话一出,世人皆惊,阿巴泰皱着眉头说道:“皇上,那李啸固然有材,只是皇上对这厮的评价,未免太高了些。那刘邦与李世民,皆是开启了一个强大期间的巨大君主,李啸不过是一个卑贱的村田猎户,现在的身份职位,也才不过是明朝的平辽王罢了,如何能与如许的名君雄主相提比肩?”

皇太极轻捋髯毛,顿时在心下,更起了招贤揽材之意。

多尔衮在一旁插话道:“皇兄,以臣弟看来,这李定国,不过是看上了李啸将来前程弘远罢了。以臣弟观之,李啸那厮野心勃勃,虽名为崇祯天子之附马,但此人必然不能恪守臣节,在其将来羽翼饱满,权势养成以后,朝廷将会对其再难节制,李啸极能够叛主自主,或者干脆兼并明朝,成为明国的实际统治者。故臣弟在想,这李定国,应是看到了这一点,以为跟着李啸将来出息不成限量,才这般断念塌地地跟他吧。”

皇太极亦是一脸笑容,他略一沉吟,便点了点头道:“嗯,不错,饶余贝勒此计甚好!行,就依你之计,我军用唐军留在城墙上的火炮,调头轰击海参崴堡内城,让这帮该死的唐军,好好尝尝,与我军作对到底,究竟会尝到如何的苦果!”

阿巴泰此计一出,顿时多尔衮多铎等人皆是大赞不已。

入得阵来,皇太极立即调集多尔衮,多铎,豪格,阿巴泰等人,一道入军帐议事。

见到二十多岁的李定国,竟能说出如许一番义正辞严的的驳斥之语,皇太极虽觉脸面躁热,却在心下,不觉暗自佩服。

“好好好,果是好计!阿巴泰此计,正可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之身,此计大妙!”多铎大笑着说道。

皇太极摆了摆手,不想再在这个令人愁闷的话题上谈了下去,他沉声道:“好了,这个话题不必多说了。现在朕召你们前来,还是要从速会商下,现在唐军不肯投降,我军却该如何拿下这海参崴堡内城,方为最为要紧。”

皇太极顿了下,又道:“李将军,你乃是何其聪明之人,定知情势比人强,和识时务者为豪杰的事理,何不认清情势,率部归降我大清,方为正路矣。若尔率部来投我大清,朕可包管,你部将士皆可活命,朕毫不再杀你部一人。至于李将军你,朕将升你为应顺公,兼授总兵官之职,你部兵马,亦由你再行率领,朕毫不插手过问,除此以外,朕还会给你在大清国中,如孔有德耿仲明一样,划地拔土,让你自行养兵就食。李将军,这般前提,足见朕爱材之诚恳了吧?岂不比你在那李啸部下,仅仅当个带兵兵戈的将领,要强太多了么?“

皇太极说到这里,长长地叹了口气,中军帐中一片沉默。

听了多尔衮的话,皇太极才点点头道:“老十四说得有理,李定国之以是这般死硬要为李啸尽忠,定是看到李啸将来远景可观,才下定决计为其效力的。唉,也算是人各有志吧,不能强勉,不能强勉啊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