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卷 醒也无聊,醉也无聊[第1页/共2页]

“问君何事轻分袂,一年能几团栾月。”当时,朴重暮春时节,入夜,词人独上松花江干,在微凉的风中,落花飘于水面,随波浮于银色的月光中,向远处缓缓流去。瞻仰星空,一轮残月遥挂天幕。他乡,故地,怎能令词人不想起哀痛旧事?当年疆场的厮杀,淋漓的鲜血,人群败退奔逃的场面,即使本身未曾经历,也因在亲人的报告和本身对糊口的体验中复兴思路。遐想当年曾祖父那段壮烈而惨痛的旧事,禁不住感慨万分,睹物思人啊!一年当中,又能有几次团聚之夜,这伤感时分,又非月圆之夜。“杨柳乍如丝,故园春尽时。”这两句是整首词的佳句,在古时,这类名式也常常被墨客们所用。沈约的《杂诗・春咏》一诗,有“杨柳乱如丝,绮罗不矜持”之句。温庭筠的《菩萨蛮》一词中,有“杨柳又如丝,驿桥春雨时。”之句。但这三句“杨柳”,纳兰的最好。其关头之处在于一个“乍”字,“乍”字的应用赛过了“乱”和“又”,其意也更加丰富和宽广。“乍”字有很多种用法,做副词用,有“刚、开初、俄然”的意义,这是一个同时候有关的字。季候在转换,转刹时,方才被夏季的冰雪凝固的枝条便在东风的吹拂下,抽出了翠绿的幼叶,如飘散的丝般柔嫩。其下半句的“故园春尽时”,不免透露难掩的伤怀之情。

另一种对诗句的了解较为分歧,是指作者与家人的拜别之苦痛。身处他乡,孤傲带来的伤感不时包抄着作者。在如许的背景下,能够用时空的转换来停止了解。上片中,词人从家人的角度和豪情解缆,用本身的口气来抒发财民气里的拜别之思、之情。“问君何事轻拜别,一年能几团栾月。杨柳乍如丝,故园春尽时。”常常驰驱于内里,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。杨柳如丝、群花干枯,暮春时节的景象引发身人对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念之情。鄙人片的“春归归不得,两桨松花隔,旧事逐寒潮,啼鹃恨未消”中,又以本身的角度来对上片的发问作出答复。“固然时候想着家,但却被这光阴般的江水隔于两岸,真是身不由已啊!想起曾经夸姣日子,内心的忧恨没法消弭。固然如许的了解降落了整首词的思惟境,但也更加公道通畅。

【注解】

【典评】

鄙人片中,其意和记念曾祖父这一主题较为切近。“春归归不得,两桨松花隔。”也可以是词人把再不能同曾祖父相见,而移情于一去不复返的春季。“两桨松花隔”中的“两桨”一词同古乐府莫愁乐类似:“莫愁在那边,莫愁石城西。艇子打两桨,催送莫愁来。”“松花”就是“松花江”之意,江水发源于长白山,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。“旧事逐寒潮,啼鹃恨未消。”此句中前半句可同“两桨松花隔。”相联络,后半句含义较广,也轻易引发质疑。因为在当时,纳兰正在为康熙当差做事,如果重提早朝旧事遗恨,并且付诸于笔墨,便不太实际。当然,也不能解除料想以外的环境。这一主题之下,这首词便有了更高的思惟境地,诗中所论述的时空也被拉长扩大,在汗青与人生的表述中,背后的感情也显得更深切动听。

②旧事:曾经的、畴昔的事情。

③啼鹃:啼,鸣叫;鹃,杜鹃。杜鹃又称子规鸟,,身材首要有吵嘴灰三种色。常在初夏季候鸣叫。名为子规,亦有思归之意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