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紫云山看槐里小村仿佛很近,实在足有二十余里。幸亏门路畅达,老子一行走两个时候,便来到槐里村边。只见一颗千年古槐立于村口,树高约有五丈枝叶富强,顶如华盖。虽历千年沧桑,却决然苍劲矗立、朝气无穷。据秦佚讲,本地村民都称古槐为为神树,每月初1、十五都有来此烧香的。槐里小村称呼的由来,便与这棵千年古槐树有关。
秦佚道:“筑房造屋之事交予我办,明春便可入住。”
说话间,时令已进入夏季,霜雪降下,岳麓山已是银装素裹。远眺狄道城西洮河,仍然银光刺眼,洮水如一匹白练,从天而降。这日晚,秦佚问老子道:“现洮河道珠非常壮观,明日先生愿去赏否?”老子道:“我正有此意。”
第二日凌晨,老子骑青牛载老鼠,金虎载玉兔,乌龙腿爪盘蟒蛇,白羊紧跟,毛猴肩立雄鸡,黄狗与胖猪随后。由秦佚骑红马引领,逛逛出槐里小村,从古槐树旁路过,向洮河前行。途中,除青牛、红马、黄狗,其他生肖均隐去身形。路人看来,独一老子与秦佚各骑牛马,后跟黄狗而行。
老子一行来到岳麓山下,面前是五彩缤纷的秋色。这山实在不大,仅数十丈,却有几份神韵。固然是在春季,却仍然杨柳轻拂、松柏滴翠、碧水环抱、花放鸟鸣山光水色秀美娟秀,在万绿丛中,银杏泛黄,枫叶渐红,檫树涂上澄色,可谓野趣横生,充满魅力,决然送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天下。
两人正在望河慨叹,却见不远处有一伙人,来到洮河岸边,用罐、盆、碗、瓢承装流珠后,欢天喜地拜别。秦佚奉告老子,这狄道人把洮河道珠视为吉利物,有“流珠大,装不下,流珠收成小”的说法。凡是哪一年洮河道珠来得早,数量多,去得迟,这年必然是个风调雨顺的歉收年。每年腊月初八,人们拿上洁净的罐、盆、碗、瓢,到洮河里去“请”流珠,将这天赐灵物“请”返来后,放在自家院中心的案头上,百口人团聚在一起,兴趣勃勃地抚玩流珠。
秦佚道:“先生所言极是,诗中所言东山,乃当年周公伐奄驻军之地,应在本日楚国。时才闻先生赞叹此东山,我一时髦起,便将此东山当作彼东山了。”
秦佚也忍俊不住笑出声来。
渔夫孤身一人,感觉这里是瑶池般的世外桃源。便搭了个棚子住了下来。开一片荒地,养几只黑羊,喝一盅老酒,糊口过得有滋有味。今后又过了很多年,陆连续续的又从四周八方搬来一些逃水患的乡民,同老渔夫一同养黑羊,这便火食垂垂多了,成盛产养黑羊个小村落。凡有外埠人来买黑羊,问在那边,便有人告曰:在古槐里。人们就给这村落起古槐里个名字。
第二日凌晨,雄鸡报晓,老子一行告别秦佚母舅,由秦佚引领,走出槐里小村,走过古槐树,奔海巅峡而去。恰是:
行至距河边一人形石崖旁,瞻望洮河,就见得洮水奔腾不息,一泻千里,河面上一簇簇的流珠滚圆晶亮、小巧剔透,浩浩大荡地随波而下。加上正巧朝阳东升,朝霞满天,给洮河道珠镀上了一层火红的霞光,显得更加斑斓、绚丽。碧绿的波澜,起伏彭湃,前赴后继,渐流渐远,向北流去。时而水流急湍,激浪溅雪,时而廓清如镜,绿水见底,游鱼浮沉。在那潺潺静流、碧波荡澜、山树映水而出的河面上,冰珠你追我赶,忽隐忽现,若奔若堕,相互撞击中,弹奏出了一曲曲美好动听的乐曲。时而像松涛吼怒,如万马奔腾。时而叮叮铛铛作响,如崩豆落入铜碗当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