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回 畏磊山参道省弟子 回心石点化庚桑楚[第4页/共5页]

庚桑楚点首道:“也好,请师父查验弟子一番。”

是夜,庚桑楚将弟子集合于庙堂以内,老子与尹喜也席地而坐。就听庚桑楚言道:“我听人言,畏垒乡邻们将这一带比年大歉收,及畏垒之地民风大变之功,全归于我,说我便是贤人,大师要像供奉神灵一样供奉我,像对待国君一样地恭敬我。我听后非常不悦,本日祖师与师弟在此,也想听听大师所想。”

老子师徒道别樵夫,上得山来。老远便见一道人站立张望。见老子师徒走来,便三步并作两步奔了过来,跪于青牛前叩拜拜道:“弟子庚桑楚叩见徒弟,我生有幸,本日得再见徒弟”叩拜罢,还一叠声叫着:“徒弟!”

庚桑楚言道:“香火畅旺本来功德。但是,乡邻们却将这一带比年大歉收,及畏垒之地民风大变之功,全归于我,说我便是贤人,大师像供奉神灵一样供奉我,像对待国君一样地恭敬我。更有甚者,我弟子当中,也不乏着力夸耀才干及标榜仁义之徒。本日徒弟能来此地,我恳请徒弟为我解惑。”

本来,混元石当月朔向耸峙华山华山脚下,上面并无笔迹。

转意石旁唤转意,他年无悔得飞升。

庚桑楚道:“徐甲言说,他因道心不坚,迷恋女色,被徒弟赶出,没脸再见徒弟。”

西行间歇显神功,畏磊山顶参道通。

老子道:“徐甲为何不在此地一划一我?”

陈仓古道为蜀地与秦地之枢路,南北横贯秦岭,北起大散关,南出褒溪口。绕山越岭,连绵八百余里。老子师徒一起在摩天峭壁之侧行进,时而扶摇上云霄,如临万丈深渊之端。时而展转峰回下深谷,盘曲回环难下。时而又遇凿岩为径,仄狭牛马不成并行,再遇苍松翠竹横枝,青萝蔓藤曳地,则更是艰苦万般。真可谓仰看峰顶迷雾堆叠,低首壑底暗影无日。林隙偶见袅袅炊烟标指闲散人家,隐于竹树环抱丛中,稗草结庐,青泥敷墙,显影瞬息既不复再见。

庚桑楚挠首言道:“徒弟所言极是,弟子为压服我弟子,俄然想到徒弟曾言过‘不尚贤,使民不争’事理,不想顺嘴言说,对此事理的确体味片面。”

因而老子便向庚桑楚讲起这个故事:

喜道之人也络绎不断,摩肩接踵。上山的小径变成了大道,庙中的香火整天炎炎畅旺,很让弟子烦恼。”

次日,老子与尹喜各骑牛马,灰鼠跳上牛头,走出畏磊山。

这时碰到一樵夫,正挑着一担柴禾过来。尹喜就上前见礼搭话:“借问樵者,此山唤作何名?”

老子对樵夫笑言道:“这庚桑楚是我弟子,我在翠云峰时,他曾跟从我一年多。我等还是前去山中古刹留宿为好。”

老子让尹喜将庚桑楚扶起,向其言道道:“刚才扶你之人,是你师弟尹喜。”

本来三年前,畏磊山周边十里八村皆是贫苦村,很多人家常常吃上顿没下顿。并且民风不正,村民之间、村与村之间,相处不敦睦,打斗打斗时有产生。庚桑楚刚来畏垒山建古刹修行修行时,周边乡民多数都微微吃惊,感到惊奇:来如此贫苦之地修行,的确是自讨苦吃。令人始料不及的是,庚桑楚住进畏磊山古刹后,便开设道场将其在翠云峰跟从老子所所学品德之理,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乡民。庚桑楚在畏垒山一居三年,这一带比年大歉收。畏垒之地民风大变:男耕而有粟可食,女织而有衣可穿,各尽其能,童叟无欺,百姓敦睦,人间承平。畏垒山一带的群众便相互传言:“庚桑楚刚来畏垒山,我们都微微吃惊感到惊奇。现在我们一天六合计算支出固然还嫌不敷,但一年总的计算收益也还充足不足。庚桑楚恐怕就是贤人了吧!大师何不共同像供奉神灵一样供奉他,像对待国君一样地恭敬他?”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