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章 士农工商论[第2页/共3页]

“先从商,再从政,这两件事莫非有甚么抵触吗?”谢云浓眉一挑,嘴角勾起一个耐人寻味的笑,淡淡道:“我喜好边赢利,边抓权,升官发财两不误。”

把社会各阶层按职业来分别担理,管仲是汗青上的第一人,这类专业化的商品经济形式,是中国初期文明抢先于天下的首要启事之一。

谢云微微一愕,倒也佩服面前这少女的兰质蕙心。

柳紫烟饮了一口粥,仿佛是在思虑甚么,倒是没有插话。

思虑至此,谢云重新端起粥米,舔舔嘴唇细品一会儿后,才点点头道:“你不消担忧,我固然喜好赢利从商,却也不会是以就入了商籍。”

谢云口中的“老板娘”,是指店东业主的意义。因为这个期间很多人因为身份不便,都是以女人充当名义上的掌柜。他这句话,本身倒也没有别的含义。

“哪个担忧你……”柳紫烟神采一红,扭过甚瞪了他一眼,红着脸持续问道:“你既想从商,又不想因为商籍坏了你的出身,这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……”

唐朝统治者对工贸易贱视,加以各种的限定。这也使得本来勋贵云集的东市,其贸易反却不如西市繁华。

“不错。”谢云抚掌大笑,道:“柳娘子真是个聪明人,不若就此留下来,为我当个老板娘好么?”

“你说的不错……”谢云点点头,微浅笑道:“大唐立国百余年,很多巨商大贾的权势早已经根深蒂固,想要在他们的地盘撬开商路,无异于虎口捋须……”

“恰是如此。”谢云又喝了一口粥,减缓喉咙的枯燥,这才含着笑,道:“这类专业合作、子承父业的轨制让齐国的制造业技术抢先于其他国度。我中夏神州向来为丝绸大国,而最早呈现的丝织中间就在齐国都城临淄。当时临淄的丝织品远销外洋,以是有‘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’的说法。”

像武周期间的令史张衡,本来已经是四品京官,且将升入三品。就因为在路旁买了一块新熟的蒸饼,于顿时而食,成果遭御史弹劾,而未能升迁。

柳紫烟耳朵里哄了一声,如同被尖针刺了一下。她固然不敢苟同谢云的说法,却也无从辩驳。毕竟这小贼说的话,仿佛真有必然的事理……

“这就是士农工商的由来?”柳紫烟本也是聪明之人,细心机虑一番后,微微颌首道:“如果如此,的确为兴国安邦之大道。”

唐朝的统治者视商贾为“贱类”,以工商为未利,严禁百官入市。像李世民就多次公布禁令,五品以上,不得入市。这当然是李唐建国伊始,国基不稳需求搀扶农业的需求,但这一政策无疑影响到了全部唐朝的国策。

只不过千百年来,因为农业生长的需求,以及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政策,中国“末商主义”的思惟已经根深蒂固,一时候很难窜改。

想到这里,谢云顿时笑了起来:“实在古时汉人并不轻商。殷商期间,人们都乐于且长于经商。所谓‘商葩翼翼,四方之极’,后代是以将处置买卖或买卖者称为‘贩子’。”

一边赢利,一边抓权,升官发财两不误……这句话的能力有如九天玄雷,在柳紫烟头顶炸了个大轰隆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