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李嗣源对冯道、李从珂直呼其名,便能够看出贰心头的愠怒不小。
再今后,寺人势大难制,代宗不得不持续剪除数个寺人首级:李辅国、程元振、鱼朝恩......最后,代宗又用宰相元载来管束寺人权势。
莫离莫非果然会叛?
“一方面跟军中将领、文士频繁来往,一方面又不跟他们议论媾和之事,这莫非不冲突吗?”李从璟问。
......
蒯鳌接话道:“为退中原之兵,固然不假,事到现在,与其把江淮拱手让给中原,不如尽数送给将军!江淮十四州,充足之地,兼有渔盐之利,实乃王业之基,予中原,徒使敌国强大,予将军,便是多一盟友,我朝何乐不为?正因如此,请将军不要思疑我朝之至心!”
进帐后,淮南使者满面笑容来到李从珂面前,俯身施礼,“拜见潞王殿下。”
但是作为储君,李从璟莫非就没有帝王心术?他莫非果然毫无保存的信赖莫离?手握十余万雄师的统帅,君王果然能完整信赖?还是说,他与李嗣源争辩,不过是想让李嗣源压服他本身?
正因君王的猜忌和权力斗争,又有很多领兵大将背叛,比如仆固怀恩。
莫非,要太子再征江淮?
李嗣源慎重的看着李从璟,当真道:“我晓得你心中所想,君王应当胸怀漂亮,不该该猜忌臣子过火——莫非朕就不想做太宗吗?但是现在不比当年,局势分歧了。如果帝国兵制还是府兵制,将领统带的是有事出战、无事归家的府兵,便是将帅欲反,府兵也不必然相从,我何至于如此难安?但自帝国行募兵制以来,兵将可都是职业兵将,兵将凭借干系太重,统帅若反,兵将牟利,一定不从!”
而后为了管束节度使,朝廷又起用寺人为监军,使得寺人权势日趋收缩。
莫离怔了怔,接着又嘲笑道:“为退我王师,尔等真可谓是无所不消其极,只是妄求让我叛国,尔等莫非不感觉如同儿戏?”
谁知,帐中的人一出去,那淮南使者俄然一把摘掉帽子,重新发里抽出近似发簪的细刺,躬身就冲向李从珂!
卢绛、蒯鳌相视一眼,俄然双双拜倒在地,口中呼道:“仆等拜见江淮王!”
安禄山、史思明本就是节度使,而朝廷赖以平叛的军队,以朔方军为主,又皆是节度使的兵马,这让朝廷如何能不猜忌和安禄山、史思明一样出身的平叛节度使?
李嗣源持续一边踱步一边道:“多日畴昔,此二人常与莫离相见,淮南使者数度来回于扬州、金陵两地,而莫离呈上来的奏报,言说的不过是淮南每回情愿多献两州罢了——江淮战事紧急,军国大事,岂是儿戏,徐知诰焉能如孩童般,每回遣使来只是多献两州之地?”
时已入夜,来的又不是卢绛、蒯鳌两人,以是淮南使者在进帐前,被李从珂的亲兵搜了身,以确保全面。当然,对方捧着的礼盒也被细心查抄,并且没有再交还给他,直接就送到了李从珂面前,以免对方整出甚么幺蛾子。
两人再拜,卢绛直起上身朴拙道:“江淮十四州,近乎全入将军囊中,将军智勇无双,当世有几人能对抗?我朝陛下与丞相深为佩服,实不肯与将军作决死之争。我朝愿奉将军为江淮王,共襄大业!将军称王江淮之日,便是我军退回江南之时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