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十八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(9)[第1页/共3页]

“孔大人,你又错了!”安重诲道。

“这下官那边又错了?”孔循百思不得其解,细细想来,自发得找到根由,忙改口道:“秦王殿下,秦王殿下!”

话及此处,蓦地戛但是止,王朴嘴唇数动,却再无一言。

月黑风高。

孔循长舒一口气,暴露欣喜之色,“天不幸见,那位煞星可算是走了。”

“厥后如何?既然南宋有如此盛景,文帝可曾北伐?”莫离诘问。

这座府宅,堂皇都丽,混若一座宫殿,在全部洛阳城,除却皇宫,再难有比它更权贵的地点了。据门房的门子暗里嚼舌根提及,便是连那秦王府,也不见得有这座府宅豪华。说这话的时候,门子仰首挺胸,与有荣焉,眼底淌过对秦王府的轻视,那副傲然之气,倒仿佛这府邸是他的普通。

府宅仆人安重诲正在书房秉烛夜读。

安重诲本来只是精通文墨,并无多深的学问,李嗣源继位之初,本是他为李嗣源朗读奏章,何如奏折上的笔墨他也并非都认得,不免感到捉襟见肘,这才有冯道为端明殿学士之事。

安重诲放下茶碗,不悦道:“孔大人,你这是甚么话,何为煞星?身为臣子,言辞岂能这般不敬?”

李从璟对此晓得一些,但不敷详细,见王朴知之甚深,便让他说来。

他没想到,父子轰轰烈烈的大业,本来一片大好气象,终究竟然如此结束。

李从璟等人本是先行,过桥后立马桥侧,观步队过桥,看路人擦肩,望洛阳耸峙。此时,天高云阔。

王朴苦笑不已,扬天而叹,面露哀思,“虽有北伐,因君无韬略,军无良将,用人不当,遂致十万儿郎埋骨他乡徒使北魏拓跋焘引军南下,与王都一江之隔耀武扬威,投鞭长江,采莲而还”

他转顾莫离、王朴等人,手指东方,朗声道:“诸君,武功武功,你我皆应紧握在手,如此,大唐方能永兴!诸君,且随孤行,为大唐武功之前锋!”

元嘉新政,也曾轰轰烈烈、名动一时,而这其间又有多少争斗、血泪?但在后代眼中,也不过落得“元嘉草草”四字评价。

现在大唐最有权势的天子与皇子,为此事如此费心操心,凡此各种,天然不会是无的放矢,这预示着李从璟这趟东行,必然会是云波诡谲,大有一番风波。

一辆马车穿街走巷,停在一座府宅角门处。车还未停稳,前侧帘子便被翻开,一个痴肥的身材从车厢里钻出来,吃紧忙忙下车。因为他脚步太仓猝的原因,仆人没有扶稳,他一个踉跄,差些跌倒。

所谓元嘉新政,即“元嘉草草”中的元嘉,由此南北朝期间的南宋,初创了闻名的元嘉之治。

“殿下在想( 甚么?”莫离见李从璟目光通俗,面有豪气,遂摇扇问道。

彻夜来访者是孔循。

莫离、王朴面面相觑,既赞叹于李从璟的诗情,又为其沉重内容所震,一时无言。

此人恼火的骂了一句,声音压得很低,仿佛怕轰动甚么普通,又用力儿踹了仆人一脚。来不及清算稍显不整的衣衿,此人疾步走进角门,往府中去了。

如果时候答应,李从璟无疑要与作院、演武院的管事职员商谈诸事,何如滑州之行刻不容缓,作院、演武院之行只能留待来年了。

安重诲挺直腰杆稳坐不动,微眯着眼,这让他显得任何时候都在俯瞰、傲视面前的人,听了孔循之言,安重诲不急不缓道:“本公早已说了,身为人臣,没有与皇子难堪的事理。秦王殿下夙来有功于国,声望甚重,又得陛下信赖,他要做甚么事,你我如何拦得住!”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