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应天府双杰(下)[第1页/共3页]

本日,杨悫在家中待客。

王不器浅啜了口茶,“杨兄莫非不肯为后辈读书人尽一份力?”

“太子殿下......殿下如何到这来了?”王不器骇怪万分。

(二更)

这便是睢阳书院的前身了。

当今虞城的读书人中,有一名大师,名叫杨悫。

杨悫低头望着小案上的茶碗,缓缓道:“自黄巢之乱以来,中原连连烽火,人主为成绩霸业,视性命如草芥,不吝让百姓血流成河,待其稍有根底,为拉拢民气、沽名钓誉,便收罗士子名流,充入府中养为来宾,何时真的看重读书人尊敬读书人了?”

“王兄不觉得然否?”杨悫道,“洛阳书院传授百家之学,这也就罢了,但是百工之人,焉能也在学院开宗立派,传授杂学?非是杨某食古不化,只是这等学院,闻所未闻,士农工商齐聚一堂,不分高低一概划一,有违圣贤教诲。此等书院,若说不是为了沽名钓誉,杨某倒是不信。”

“王兄说的是同文否?”提及本身的对劲弟子,杨悫眼中有了笑意,“此子自幼父母双亡,奉养祖母倒是极孝,只因家道贫寒,有力退学舍就学,暮年经常于舍外偷听,我见其心诚,有一日便拉着他教了一卷《礼记》,不料此子过目成诵,一日便能背得一卷,如此资质实在宝贵,我这便留了他在学舍,自那以后,此子勤奋向学,日夜不倦,今已颇成气候矣。”

“文脉不断,传承不灭,虽经乱世,而中华仍能是中华。杨兄之功固然不显,但若无杨兄这等人,我中汉文道早在五胡南侵后,就已成为汗青灰尘了。后代之人,便是从废墟中找出几本书,怕是也没几小我识得那骈四俪六,更不消说能了解此中之意,我文脉精华,后代读书人能见不能识,只因其晦涩难懂,不及拍洁净灰尘便扬手弃之,真不敢想那是何种场面。届时主宰我中华子民的学问,真不知是何种妖妖怪怪,到得当时,中华何故还是中华?”

戚同文点点头,“父老不仕,同文亦不仕。”

“同文,汝友何人?”杨悫问。

便是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直见了他,也是以礼相待。

王不器饮了口茶,茶固然不是好茶,但却沁民气脾,放下茶碗,王不器感喟一声,“只是以杨兄的学问,如果只在虞城教书,未免显得有些大材小用了。”

戚同文生得眉清目秀,闻言执礼先行拜见,而后道:“这位是李兄,洛阳人氏......”

近年以来,宋州是个没甚么故事的处所,藩镇不强以是未曾有兵变,非处要地以是鲜有战事,即便是朝廷大征江淮,宋州兵也不过是围攻寿春那四镇八州中浅显的一个。

场中两人,都是二三十岁的模样,一人粗布麻衫,一人锦衣貂裘,前者面红耳赤,后者气定神闲,见此模样,杨悫心头一震,那粗布麻衫的恰是戚同文,只是看模样,他倒是在论学中处鄙人风,只是杨悫不能了解,戚同文即使学问不如人,却也不至于被人逼迫到这等地步吧?那锦衣公子,倒是那个?

“这却怪了。”杨悫面色迷惑,为王不器解释了一番,“这虞城的士子,与同文常有一同会商学问,只是能让他在街上立足,得师命而不归的,倒是未曾有过。”

李从璟向杨悫见礼以后,浅笑道:“来向先生请讲授问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