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19世纪50年代今后,其停业演变成汇兑和垫借公款为主,对浅显贩子和百姓的汇兑已不屑一顾,乃至规定500两以下概不办理汇兑,他们通过汇兑公款手中常常川流大量资金,加上公款不计利钱,从而获得了很大好处。
关于存款,又分来往存款及按期存款二种,前者系商家浮存,随市道之疲快,临时定日利,但存款利率较市道利率略小;后者则有按期一年者,亦有按期1、2、3、4、5、六月者,存户如在存款未到期提取利钱,须立一借券。
据统计,光绪三十二年(1906)七月产部存放各银行票号款项共693万两,此中户部存放银行424万两,占总额的61%,存放票号206万两,占总额的30%,存放本国银行57万两,占总额的8%,存放其他行号六万两,占总额的1%。
8、赈款。光绪十八年(1892)山西大旱,由江苏筹银一万两交山西百川通、蔚盛长票号汇解山西巡抚衙门兑收施助。光绪十二年(1886)直隶水涝成灾,由广东将22209两交山西票号百川通汇天津转解分拨灾区。光绪十一年(1885)山东罹难,由上海交山西新泰厚票号5000两、元丰玖票号3000两解赴山东。
光绪十三年(1887),以李鸿章为背景的中国铁路公司为构筑津沽铁路,曾乞助于山西票号,争夺票号的支撑。
钱庄与钱庄的分歧:
山西票号的停业内容和范围,主如果运营汇兑和存放款停业。关于汇兑有以下六种环境:
以上统计申明,票号把握着户部三分之一的存款,也就是说票号的好处与清当局的好处紧密联在一起,乃至票号走上了畸形的繁华之路。
7、汇兑河工经费。清朝河工经费数额很大,由山西票号卖力汇兑,使山西票号又大获其利。如同治十二年(1873)广东的河工经费一万两交山西票号协成乾、蔚长厚、志成信汇兑。光绪十三年(1887)两广三次汇解银219000两,交山西票号商志成信、协成乾汇兑,解赴天津支应局转解河南河工利用。
同治四年(1865)将各路厘局提到盐厘银四万两、管库凑拨夔关解存盐税银一万两、二两平银一万两,共银六万两,作为同治二年凑拨之项,“由委员将前项银两如数兑交协同庆、蔚丰富、元丰玖、天成亨、广聚、和泰各钱庄分领,干到京后由该委员向各号兑齐赴部交纳。”(《山西票号史料》,山西群众出版社1990年版)同治五年(1866)浙江将浙海关银三万两,交山西票号元丰玖汇兑。光绪二十六年(1900)庚子事情,西太后挟光绪帝西逃路过山西,曾留宿祁县大德通票号,票号借给清廷银40万两。清廷因门路不靖,西商票号老庄多在山西省内,遂命各省将京饷改解山西省票号总号。如湖南巡抚俞廉三筹款11万两,转交山西票号日升昌、天成亨、百川通、新泰厚、蔚丰富、蔚盛长、协同庆、乾成亨等九家票号汇兑至山西平遥。
川汉铁路股款储存有310万银两,此中106万两股款交由山西三晋源、协同庆、天成亨、蔚长厚、蔚丰富、新泰厚等票号收存,表白山西票号与商办铁路之间存在着融通资金的干系。山西票号还为近代企业收存股款、代招股金。光绪三十年(1904)大德通票号曾在开封、上海、汉口、北京等地为河南均窑磁业公司代招股金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日升昌等票号曾为河南广益纺纱公司代为收储股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