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桥小仙还在震惊当中,过了一会儿才点了点头说:“这倒是……凡人们多拜地盘,或者拜关公……好笑那关公实在是镇门的,甚么时候又成了财神……”
是以姚少司的脸黑得跟炭球似的,毓夙看着,感觉分外可乐。李白还写过“弃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成留”的诗句呢,姚少司如何就不懂呢?同甘共苦、同甘共苦,非论是只能同甘不能共苦,或者是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人,都不是合格的火伴,留着他们又有甚么用。
实在,姚少司完整能够另辟门路,让徒子徒孙们改出世为出世,然后供奉财神。世人所谓报酬财死,为了财,死都不怕了,去拜个神仙又算甚么?与其让凡人们去拜底子八竿子打不着的关公,姚少司才是正宗的财神座下大弟子嘛。
黄桥小仙赶紧跑下去了,毓夙才叹了口气。设好赵朗的神龛以后,他就不筹办留在这里了。被神农晓得了这件事,神农必然能猜得出来,是他把赵朗又救了返来,还忙活着筹办把赵朗弄活过来,神农还不知要有多活力呢。天然,那棵树也不能留下来了,毓夙还得带走。
一座道观,或者一座寺庙,最要紧的就是凭借着神明神念的那座神像、神龛。如果神明有灵,就算只是破败的小地盘庵、坍塌了大半的山神庙,那也自有灵性。可如果神像当中没有了神明的神念,或者是神明陨落,就算是盖再富丽的古刹,供奉再多的捐躯,也没有效。
并且,我细心想了一下,实在也不能算纯粹的鬼故事……还是同人了,并且同人的背景估计大师也不会陌生嗷~
以是,毓夙想了想,还是放弃了把树种在终南山上的设法。这座山,此时即是已经没有神明庇护了,就算此时迁来这么多修道者,过不了多久,一百年或者两百年,这里毕竟还是要式微的。毓夙顶多就是分神看一眼,使这处所不至于被别的权势杀灭根苗,却没法越俎代庖,连他家的畅旺发财也一并扛下来了,而姚少司毕竟不是他们主祭的神仙,更不能管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