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全真教及全真七子简介[第1页/共6页]

始创于中国金代初年。初创人王喆(1112~1170),号重阳子,陕西咸阳人。出身处所朱门,暮年曾应金朝武举,为小吏,后辞职还家。正隆四年(1159),自称在甘河镇遇仙,得授金丹口诀。遂隐居终南山,修道三年。大定年间出关去山东布道。招收马钰、谭处端、刘处玄、邱处机、王处1、郝大通、孙不二等七大弟子,号称全真七子。全真道至此正式建立。该教教义受期间思潮影响,力主三教合一,以《品德经》、《般若心经》、《孝经》作为信徒必读典范。修行方术以内丹为主,不尚外丹符箓,主张性命双修,先修性,后修命。以为修真养性是羽士修炼独一正道,除情去欲,识心见性,使心肠平静,才气返朴归真,证道成仙。还规定羽士必须削发住观,严守戒律,忍耻含垢,苦己利人。对犯戒羽士有峻厉奖惩,从跪香、逐出直至正法。金元之际邱处机嗣教时,全真道获得大生长。邱处机于1219年远去西域行宫朝见成吉思汗,大得赏识。赐给金虎牌、玺书,命他主持天下玄门。邱回燕京后驻长春观(今北京白云观),开坛说戒,弟子四出建立宫观,使全真道构造生长到极盛。厥后虽因与佛教辩论失利而受打击,但在全部元朝全真道一向保持生长势头。

好读易,晓卜筮。梦神人示以周易秘义。由是洞晓阴阳律历卜巫术。厌纷华而乐淡薄,隐德于卜筮当中。后“遂行至岐山,遇神人复授以易之大义。十五年坐沃州桥下而不语。”世宗大定三年,遇重阳祖师于宁海州,背坐于石,郝曰:“请先生转头!”重阳祖曰:“君何不转头?”郝忽惊奇!遂拜为师。翌日晚于朝元观付以二词。言下贯穿,如走万里迷途一呼知返。次年母终,遂弃家寻师,八月三日从祖师。入昆仑烟霞洞请列门弟子中而求法焉,受道真诀。二十二年居真定升堂报告,远迩来听者常数百人,有人问答歌诗,周易参同演说图象(卦图斯演,至道大成)。暮年又写了《泰初集》一书,以卦图论述得道成仙的法门(早穷易道之言,晚造神仙之诀)。后乃成仙。按《道藏·历世真仙体道通鉴》及《弓足正宗》,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元世祖褒赐广宁通玄泰初真人,后武宗时加封为广宁通奥妙极泰初真君。世称华山郝祖,传播华山派。

名处玄,字通妙,长生其号也。金熙宗皇统七年七月十二日生于东莱之武官庄。其先九世,孝友接踵。宋太宗承平兴国年间朝廷旌其门闾特免本郡诸役……母王氏夜梦白衣翁平出西南指之,有玉树而四枝各有一金叶。令取其一曰:“他日异人,意将取之。”叶自坠于手,

元朝全真道的生长进入鼎盛期。全真道大建宫观,广收门徒呈现很多着名羽士,一派道门畅旺气象。邱处机归天後,继起掌教者尹志平、李志常进一步拓展全真奇迹,争夺统治者支撑,使全真道获得进一步生长,步入颠峰。全真道不但在北方成为玄门重心,还渡江南传,江浙鄂闽等地都有了全真道的活动踪迹。元初江南全真道最大的活动点在湖北武当山,徒众甚多。全真道南传之前,江南已有金丹派南宗炼内丹,自称丹法出於锺、吕、刘,与北方全真道同源异流。南宗教团不大,未受元室正视,於是南宗徒裔在元朝纷繁合流於全真门下,其闻名者有李道纯、陈致虚等。至此,全真道传遍大江南北,盛极一时,与正一道权势不相高低。全真道政治职位因元室册封全真祖师而有了很大进步。至元六年(公元1269),忽必烈诏封全真道所尊东华帝君、锺离权、吕洞宾、刘海蟾、王喆五祖为「真君」,後人称为北五祖;又封王喆七大弟子为真人,世称七真。至大三年(公元1310),元武宗又加封全真五祖为帝君,七真为真君,邱处机弟子尹志划一十八报酬真人。很多全真道高道知集贤院玄门事。大略从元中期至元末,可算全真道生长的第四个阶段,呈外盛内衰之象,教风有变,趋於堕落,教内高道贫乏,落入生长平平的局面。与此比拟,正一道成为元朝中後期较昌隆的道派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