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诸位,今取河东诸郡,只要诸郡能为我军所得,天下之事,足堪问之!这一场仗,干系紧急!望公等同心合力,勠力向前。但有功绩者,虽微功,我不吝重赏;河东十余郡,若立大功,郡公、县公之封,乃至国公之拜,何吝之有!愿与公等共功业繁华!”

看到了王须达等人,特别是王须达的反应,李善道又笑道:“我读史乘,畴昔项羽重行功爵邑,刻好的官印几次摩挲,棱角都磨平了,仍舍不得授予功臣,因被韩信讥之为‘妇人之仁’。反观刘邦,有功即予重封,承诺分封关东之地尽与诸侯,韩信求假王而授以真王,因得以号令海内,遂成大业。旧事不成不鉴,我自当师法刘邦之慷慨,不蹈项羽之鄙吝。

柳燮、薛万彻皆道:“臣定竭经心力,不负大王所托。”

也确然是没甚波澜好有了,陈灭都城三十多年了,他和陈政德父祖辈的恩仇早跟着风烟散去。

柳燮答道:“回大王的话,臣弟妻便是闻喜裴氏女,臣与绛郡诸裴,最以裴景相善。裴景有才名,颇得宗族推许,若大王成心,臣能够手札一封,委宛相劝,或许能为大王所用。”

“如此,就烦卿为我致书陈政德,看看可否把之招降。”

却柳燮出自河东郡的解县柳氏,薛万彻出身汾阴薛氏,其两族与河东大族多有联婚,他俩自是有熟悉的绛郡裴氏族人。

李善道点了点头,说道:“伯常所言极是,绛郡大族确为关头。遣吏招安,恩威并施,亦确为上策。”揣摩了下,问道,“伯常,你与闻喜裴氏等之间,可有打仗?”

柳燮、薛万彻下拜应道:“敢不从命!”

却这河东郡,是吕姓的郡望之一。吕姓的堂号,此中有一个,即唤“河东堂”。此郡的吕姓族人,自称系春秋期间晋国大夫吕锜的后代子孙。从春秋期间到现下,於此地繁衍已千余年,人丁畅旺,世代运营,根底深厚,吕崇茂以此为据,自恃族局势强,故敢大胆索要高位。

闻喜裴氏是北地王谢,这也不必多言。

“回大王的话,与闻喜裴氏等间,臣暂尚无打仗,但与垣县的裴、垣、段等族,臣除了头次兵入垣县时,与他们小有交兵,厥后便无抵触。臣派人备礼,与此诸姓现略有来往。”

还真是问对了,单只陈叔宝兄弟就四十多个,加上陈氏别的的宗族后嗣,他们这一族到今已数百口,只杨广启用的就百余人,陈君宾和陈政德说来同祖,两人实在并不熟谙。

李善道接过信,展开来看。王敬之这封信的用语比较粗鄙,吕崇茂这封信的用语则文绉绉一点,但内容都是一件事,索要官爵。王敬之的胃口不大,只求个虞州总管,吕崇茂则狮子大开口,除了总管的实授,还要求夏公之封。——虞州,大抵上即河东郡。

薛万彻年青归年青,裴氏的后辈也有了解,亦作答了。

李善道摸着短髭,沉吟了半晌,看向堂中两人,问道:“柳公,绛郡裴氏后辈,你可有熟悉?”

“大王,臣有一计,无妨可先遣使前招闻喜裴氏、绛县王氏等族,晓以大义,许以厚利,若能压服彼等归顺,则绛郡不战而下;若不从,再以兵威震慑,双管齐下,或能事半功倍。”

如前所述,陈叔达是陈叔宝之弟。陈叔宝兄弟四十一人,陈叔达排行十七。陈叔达等南陈宗室入隋后,在杨坚期间,本不得用,系因杨广启用陈氏后辈之故,陈叔达乃得以出任绛郡通守。其人容止出众,很有才学,故在降李渊后,获得了李渊的正视,现与从李渊起兵的功臣温风雅同掌奥妙,李渊迩来的军书、赦令,多出陈叔达之手。这些且也不必多说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