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娘送来一朵由缎带绕成的红色的大花,分出五支,交与刘墉挽一端,其他四端天然在四女手上。五人目不斜视,神情持重,走上堂去。虞翻婉转地吟诵着赞辞,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桃之夭夭,有蕡实在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室。桃之夭夭,其叶蓁蓁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”

第二位是董芸。刘墉笑眯眯地看着她,道:“小家碧玉。”“贴切!”

刘墉恰是表情愉悦之时,却没发明董袭眼中那不经意的愤激之色。刘墉来到诸葛亮的身边,笑道:“兄弟来得好早。”刘墉想到刘备、关羽等兵务庞大,陈登又在曹营,故只是请了隆中的诸葛亮伉俪、徐庶、庞统等老友。

“新娘到!”司仪拉长声音,大声叫道,顿时将堂上的喧闹声压了下去。刘墉和众来宾的目光都看向了侧门,不一会儿,前面红灯带路,丫环扶着各自的蜜斯鱼贯而出。当时还没有红盖头一说,因此每位新娘的边幅都看得清清楚楚,这四人头上或是“倭堕髻”,或是“堕马髻”,不一不异,插着金簪、翠钗、步摇等物,身上皆着大红绣花的曲裙,上面装点着各式珠宝,在灯光的映托下熠熠放光。虽高矮、肥瘦略有分歧,却一样的粉面桃腮,亦羞亦喜。这些来宾里大多是刘墉的部下,年青活泼,见新娘们一个个如花似玉、倾国倾城,便在一旁起哄喝采。

诸葛亮一脸笑容,拱手道:“兄长结婚,做兄弟的岂敢迟误。”黄月英在旁笑道:“本来有份礼品兄长必然喜好,只是作为贺礼却不铛铛。我们伉俪思虑很久,便以此作贺。”说着,捧过一个卷轴。

诸葛亮站出来得救道:“我看不如如许。要新郎用分歧的四字词语来描述四位新娘,既要显现分歧,又得贴切精确,不然便惩罚他如何?”

“‘同牢礼’毕,行‘拜堂礼’。”

“不可!重说一个……”

“哪一个最美?”又有人起哄道。

“从左至右。”诸葛亮牵着刘墉来到大乔的身边,笑道,“兄长,来吧。”

刘墉问道:“大哥甚么时候出发的?如何也不先飞鸽传信返来,可把小弟急坏了。大哥如果不在,小弟这婚但是不能结啊。”董袭笑道:“实在大哥早送了信的,恐怕是鸽子飞到别处去了。”

“都美。”刘墉可不被骗。

新郎新娘在虞翻面前站定,回身朝向堂外。来宾们也随之入堂,半晌间便围了个水泄不通。虞翻浅笑道:“诸位请寂静。”稍待半晌,虞翻清清嗓子,大声道:“新人行‘沃盥礼’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