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话一出,鲁肃喜出望外,张昭满脸迷惑,周瑜大惊失容。鲁肃、张昭先见礼退下,周瑜心灰意冷,拱手也要告别。孙权浅笑道:“公瑾留步。”
周瑜神采自如,义正辞严隧道:“主公。大丈夫处世,遇知遇之主,外托君臣之义,内结骨肉之恩,祸福共之,此为人之道,立品办事之本也。主公委以周瑜要职,咨以重担,言必行,计必从,信赖有加,周瑜得遇明主,借使苏秦、张仪、陆贾、郦生复出,口似悬河,舌如利刃,也难动公瑾之心。臣下自当肝脑涂地,报效主公,岂能因私废公,与刘墉攀亲?”
孙权微微一笑,又问道:“公瑾,若曹操提兵来袭,兵力十倍于我,以江东之力能单独相抗否?”
周瑜微一愕,答道:“主公宽仁聪明,长于任使。赋政施役,每事必咨;教养宾旅,亲贤爱士。赏不择怨仇,而罚必加有罪。臣劣等皆戴德怀德,惟忠与义。”
这天,刘墉想着出来已稀有月,刘墉不由思乡心切,恨不能腋下生出双翼,早日飞回富义家中。孙权知贰心中所想,便没决计挽留,馈送了很多奇珍奇宝,又让鲁肃拨一队兵丁,只待刘墉的路程必然便护送他们过江。
“主公。”周瑜一拱手,又道,“主私有一妹,端庄贤淑、容颜美丽,不如许以刘墉,假说永结姻亲,同心破曹,以扶汉室。刘墉必喜不自胜,安留柴桑。”
周瑜又惊又喜,迷惑道:“但是主公刚才为何……”
刘墉惊奇道:“子敬兄,出甚么事了么?”
刘墉不由大吃一惊,灾黎会渡江北去,雒原必是首当其冲,不知虞翻有没有呼应的筹办?本身就是这场变故的始作俑者,刘墉心中痛骂着本身,如何给陈登出了这么个馊主张?这下倒好,本身也被困在柴桑了,这可如何是好?(未完待续。)
孙权含笑接道:“公瑾。子敬德才兼备,忠贞不渝,却也忠诚仁慈,几近陈腐。若子敬晓得孤之本意,吾料其能闭口不言却也难掩心中失落。以刘墉之聪明睿智,难保不会从中瞧出些端倪来,而致公瑾奇策功败垂成,岂不成惜之至。孤撇开子敬、子布二人便是为此。”
孙权也点头道:“吾妹年只十三,还未及笈,母亲又心疼非常,如何能许以刘墉?此策千万不成。”又思考了一阵,孙权说道:“孤看如许吧。”先对鲁肃道:“子敬,你去转告刘墉,孤明日与他签缔盟誓,两相修好。”又对张昭道:“子布去安排缔盟一做事件,勿要礼节全面详确,莫失了江东的颜面。”
鲁肃摇点头道:“崇如有所不知。此次山越分歧以往,各地皆同时策动,聚众而出,攻城夺寨,烧杀劫掠,极其残暴。又有各地不平之徒趁机反叛,狼顾鸱跱,更加令人发指。众百姓无不心胆俱裂,惶恐不安,只得扶老携幼,拖家带口,四散而逃。现在柴桑各处已人满为患。传闻,另有大多流民聚在渡口,筹办抢船过江,往北而逃呢。”
“哦?”孙权听周瑜说不依托刘墉也能讨伐黄祖,心中又惊又喜,忙问道,“公瑾,你有何良策,快快道来。”张昭、鲁肃也是精力一抖,侧耳聆听。
周瑜这计好毒啊!刘墉怕是难防啊,鲁肃忧心如焚,向孙权拱手见礼,正要开口安慰。孙权伸手悄悄一扭捏,表示鲁肃暂不发言,又对周瑜道:“公瑾不是另有一策么,也一并说了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