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银:他们以为这是美德。
郎咸平:在中国事父母来救济你,兄弟姐妹救济你,这一点美国人就做不到了。李银:就是减轻国度承担吧。
王牧笛:比来,美国的媒体把比尔・盖茨称作比尔・盖茨2.0。甚么意义呢?意义是说,退休以后的比尔・盖茨富丽回身,开端做慈悲了,是一个进级版的比尔・盖茨。但是我们发明一个题目,就是在美国做慈悲仿佛不但是企业家行动,有点像全民行动。这个要就教传授,美国人如何那么热中做慈悲呢?
日本人如果有事情的话,他们就会找公司,因为它有公司文明、社团文明。美国人有事情会找国度。但中国人如果出了甚么事儿,只会找家庭,这类小单位的认识实在跟我们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是有干系的。
郎咸平:我们搞的是项目融资这个观点,可美国不是的。我念个数据给你听,2008年美国慈悲捐款额高达3076.5亿美圆,占美国海内出产总值的2.2%,并且,此中75%来自小我的捐款。中国呢?慈悲捐款占海内出产总值的比例还不到万分之五。以是你能够看出来这个不同非常大,美国事全民慈悲,我们只是少数。并且,我感觉我们对全部慈悲的了解是完整弊端的。我举个例子,我们看看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中对慈悲的定义:从怜悯、怜悯或宗教信奉解缆,对贫弱者以款项或物品互助,或者供应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奇迹……带有浓厚的宗教和科学,其目标是为了做功德求恶报;慈悲者凡是把慈悲奇迹看作是一种恩赐……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临时的、悲观的布施……它的社会结果存有争议。我不敢信赖这是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的解释。
王牧笛:只能是爱邻如己。
李银:归根结底,《圣经》里有一句话叫“施比受有福”。这是大师都晓得的一句话。它的意义是说,恩赐给别人才气带给本身福分。但换句话来讲,中国有佛教,也有很多信教的人,他们说“好善乐施”,也在做善事,可他们的形式是甚么呢?是捐香火钱给寺庙、塑金身,另有捐香火、放生。
郎咸平:这个时候搞不好他就不来了,对不对?
王牧笛:并且,他们来了能不能找到这些中国的富豪都是个题目,因为很多都是隐身的。
郎咸平:对,减轻国度承担。我们固然不捐款,但是到最后你发明这个体系还挺好,帮国度省了很多钱,对不对?
王牧笛:所谓的第一桶金。
郎咸平:不过也不要攻讦富人。叫我们捐99%,我们也不会捐的。我们中国没有这个传统。
郎咸平:他们不会捐99%的。
巴菲特此次来中国能够是找错人了。要让中国的企业家把99%的财产捐出去,那是不成能的,那的确是天方夜谭。我们中国没有这个传统。
李银:不但是老百姓。
王牧笛:从英语的词源或者从定义上看,慈悲和捐善是有辨别的,是两个分歧的英文词,并且这两个的辨别有点像中国阿谁古语,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”。在西方,能够大师以为,给人一条鱼让他过日子,还不如教会他一种捕鱼的技术。以是它有了基金会,有了一种源源不竭生钱的体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