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清先署了名。常风在他前面署名。
常风减轻语气,反复了一遍:“退下!”
常风问:“多少?”
单说吃喝一项,直接吃掉了国库的六成存银!
陈贫寒笑一声:“十八年间,被上万大小京官调用了!”
常风倒吸一口冷气:“莫非国库出了盗银的惊天大案,库兵们盗走了五百多万两银子?”
陈清道:“你不配,锦衣卫中有人配。叫常风来见我。”
“我是锦衣卫的批示使,总配接你举发的案子了吧?”
吏部正在走升任法度,他即将被破格汲引为浙江参议。
陈清毫不粉饰的说:“天下没有不通风的墙。我若亲口奉告皇上国库亏空至此。用不了多久,此事就会鼓吹出去。我会成为大部分文官的仇敌。阁老们也容不下我。”
“锦衣卫不成能把拿国帑吃喝的历任上万京官全抓起来。”
常风目瞪口呆:“太仓国库不是号称‘账不差一钱’嘛?存银实数跟账面差了近五百六十万两?”
“国库五六百万两银子,竟被在京文官们吃吃喝喝破钞掉了。”
常风问:“陈老部堂,你说是来找我举发大案。你想让我如何办这件案子?”
话说到这个份儿上,钱宁只得命尤敬武找来了常风。
陈清闭上了眼睛:“你也不配。”
老陈这个牛鼻子,口气硬得很。
一天以后,乾清宫大殿。
常风道:“明白了。陈部堂,你就在此处帮我写一封奏疏。列明户部亏空的详细状况。署上我的名字。我会交给皇上。”
“本日朕倒要听听他们如何解释这天大的亏空!”
陈贫寒笑一声:“大明京官大小员额一千九百摆布,十八年间,任过京职的足有上万人。”
陈清道:“真如果那样就好了!银子还追的返来。”
“从朝廷不竭增加的币税支出上,就能看出‘弘治乱世’四个字名副实在。”
(本章完)
尤敬武答:“鄙人锦衣卫批示右佥事兼北镇抚使,尤敬武。”
钱宁有些不欢畅:“你真当我这个批示使是安排不成?我们帅爷日理万机。哪有工夫管你那些鸡零狗碎的事。”
“你们锦衣卫号称天上的事晓得一半,地上的事全晓得。常都督对此事莫非一无所知嘛?”
“抛开物税不谈,只论币税。先皇即位之初,大明两京十三省币税年支出为五十五万两。”
陈清、常风、徐忱三人跪倒在他的龙案前。
“银子呢?插上翅膀飞了?”
但是,懦夫不止陈清、常风两位。
“我做户部左堂,总好过那些和稀泥、得过且过的人做。”
“也就是说,年均红利为四十九万两。十八年下来,太仓积银应为八百八十万两。”
“也能够先皇略有所知,但没有究查。”
大部分文官都是满嘴仁义品德,一肚子男盗女娼;嘴上造福百姓,内心升官发财。
陈清道:“实在,国库亏空的数额和启事,历任户部堂官都心知肚明。却无一人禀报先皇。”
正德帝道:“呵,前两天‘弘治后三君子’还摆出一副贤臣模样,领着文官们上奏疏,劝朕勤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