册本目次
同时,《山海经》又是一部科技史,它既记录了当代科学家们的缔造发明,也有他们的科学实际活动,还反应了当时的科学思惟以及已经达到的科学技术程度。比方,关于农业出产,《大荒海内经》载:“后稷是始播百谷”,“叔均是始作牛耕”。《大荒北经》载:“叔均乃为田祖。”关于手产业,《大荒海内经》载:“义均是始为巧亻垂,是始作下民百巧。”关于天文、历法,《大荒海内经》载:“噎鸣生岁有十二。”《大荒西经》载:“帝令重献上天,令黎邛下地。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,以行rì月星斗之次。”诸如此类的记录不堪列举。有一些天然征象的记录特别贵重,这在其他书中是看不到的,如《外洋北经》载:“钟山之神,名曰烛yīn。视为昼,暝为夜;吹为冬,呼为夏;不饮、不食、不息、息为风。身长千里。在无{上启下月}之东。其为物,人面,蛇身,赤sè,居钟山下。”
第十一卷《大荒西经》
原文
蓐收
徒设在昔心,良辰讵可待!
君子国的地望仿佛应在连云区和赣榆青口镇之间(二者间隔60千米)。
山海经
朝阳之谷位于君子国和黑齿国之间。秦始皇同一中国后‘东游海上,施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”,又“逮于海阪,遂登之果,昭临朝阳”,此朝阳或许彼朝阳也。
《山海经》向来被大多数人以为“怪诞不经”。连勇于突破《尚书》束缚,将中国上古史推至炎黄二帝的史学家司马迁都说“至《禹本纪》、《山海经》统统怪物,余不敢言之也”。构成这类观点的启事仿佛与《山海经》由图到笔墨的成书过程有关。比方《外洋东经》记录“工虫在其北,各有两首。一曰在君子国北”。按照《山海经》先有图后有书的成书过程猜测,《山海经图》上在君子国的北方画有一个彩虹的“虹”字,表示该地常常见到彩虹。当时的图象笔墨应当近似甲骨文的虹字,是彩虹的图象,两端有首(见熊国英著《图示古汉字》)。而厥后前人按照《山海经图》著《山海经》时,时候已颠末端几百年,而著者并不见得必然是笔墨学家,这时彩虹的虹字已经成为“工虫”的模样,是以将彩虹描述为工虫,并望文生义将其描述为“各有两首”,使先人没法晓得到底论述的是天涯的彩虹呢,还是描述一只要两个头的怪物。以是就连司马迁也说“余不敢言之也”。
《山海经》第二卷《西山经》云:“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,多金玉,有青雄黄,英水出焉,而西南流注于汤谷。有神鸟,其状如黄囊,赤如丹火,六足四翼,浑敦无面,是识歌舞,实惟帝江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