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侯、嗣公剥削计数之君也,未及取民也。子产取民者也,未及为政也。管仲为政者也,未及修礼也。故修礼者王,为政者强,取民者安,剥削者亡。故王者富民,霸者富士,仅存之国富大夫,亡国富筐箧,实府库。筐箧已富,府库已实,而百姓贫: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。入不成以守,出不成以战,则颠覆灭亡可立而待也。故我聚之以亡,敌得之以强。剥削者,召寇、肥敌、亡国、危身之道也,故明君不蹈也。

叨教为政?曰:贤达不待次而举,罢不能不待须而废,元恶不待教而诛,中庸不待政而化。分不决也,则有昭缪。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,不能属于礼义,则归之庶人。虽庶人之子孙也,积文学,正身行,能属于礼义,则归之卿相士大夫。故奸言,奸说,奸事,奸能,遁逃反侧之民,职而教之,须而待之,勉之以庆赏,惩之以科罚。安职则畜,不安职则弃。五疾,上收而养之,材而事之,官施而衣食之,兼覆无遗。才行反时者死无赦。夫是之谓天德,是王者之政也。

知强大者不务强也,虑以王命,全其力,凝其德。力全则诸侯不能弱也,德凝则诸侯不能削也,天下无王霸主,则常胜矣:是知强道者也。

君者,善群也。群道当,则万物皆得其宜,家畜皆得其长,群生皆得其命。故养长时,则家畜育;杀生时,则草木殖;政令时,则百姓一,贤能服。

分均则不偏,埶齐则不壹,众齐则不使。有天有地,而高低有差;明王始立,而处国有制。夫两贵之不能相事,两贱之不能相使,是天数也。埶位齐,而欲恶同,物不能澹则必争;争则必乱,乱则穷矣。先王恶其乱也,故制礼义以分之,使有贫繁华贱之等,足以相兼临者,是养天下之本也。书曰:“维齐非齐。”此之谓也。

王者之法:等赋、政事、财万物,以是养万民也。郊野什一,关市几而不征,山林泽梁,以时禁发而不税。相地而衰政。理道之远近而致贡。通流财物粟米,无有滞留,使相归移也,四海以内若一家。故近者不隐其能,远者不疾其劳,无幽闲隐僻之国,莫不趋使而安乐之。夫是之为人师。是王者之法也。

听政之大分:以善至者待之以礼,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。二者别离,则贤不肖不杂,是非稳定。贤不肖不杂,则英杰至,是非稳定,则国度治。如果,名声日闻,天下愿,令行制止,王者之事毕矣。

水火有气而无生,草木有生而无知,禽兽有知而无义,人有气、有生、有知,亦且有义,故最为天下贵也。力不若牛,走不若马,而牛马为用,何也?曰:人能群,彼不能群也。人何故能群?曰:分。分何故能行?曰:义。故义以分则和,和则一,一则多力,多力则强,强则胜物;故宫室可得而居也。故序四时,裁万物,兼利天下,无它故焉,得之分义也。

故交生不能无群,群而无分则争,争则乱,乱则离,离则弱,弱则不能胜物;故宫室不成得而居也,不成少顷舍礼义之谓也。能以事亲谓之孝,能以事兄谓之弟,能以事上谓之顺,能以使下谓之君。

马骇舆,则君子不安舆;庶人骇政,则君子不安位。马骇舆,则莫若静之;庶人骇政,则莫若惠之。选贤能,举笃敬,兴孝弟,收孤寡,补贫困。如是,则庶人安政矣。庶人安政,然后君子安位。传曰:“君者、舟也,庶人者、水也;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”此之谓也。故君人者,欲安、则莫若平政爱民矣;欲荣、则莫若隆礼敬士矣;欲建功名、则莫若尚贤使能矣。——是人君之大节也。三节者当,则其他莫不当矣。三节者不当,则其他虽曲当,犹将无益也。孔子曰:“大节是也,末节是也,上君也;大节是也,末节一出焉,一入焉,中君也;大节非也,末节虽是也,吾无观其他矣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