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处起首侧重先容的,是察看心的赋性或者本质,这是空性的第二种修法。在很多显宗的经籍上都讲过如何察看心的本质。起首,是要去看心有没有色彩――是红色、红色还是蓝色;有没有形状――是圆的、方的,还是长的、短的。当然,这些必定是找不到的,心决不会有色彩或形状。
这是证悟空性的修法之一,大师必然要珍惜这些修法,不要以为这都是显宗内里很简朴的体例,不值得去修。或许你们今后去听大美满的修法,也听不到更好的内容了。
接下来的笔墨,先容了修空性的过程。
在修人身可贵、灭亡无常等等的时候,就是要去思惟,当时就必必要有层出不穷、此起彼伏的动机,但在这个空性修法当中,就不能再停止思惟,而要放下统统动机。
他说:“修习的体例,就是心静下来后本身去看,本身去感受,只要这个别例,除此别无他方。在此时现在,其他统统的体例都完整失灵,派不上一点用处。之以是我们之前我们要通过听经闻法、修加行――积资净障、祷告上师等等来做筹办,就是为了这个目标。统统的加行,都是证悟空性的前奏。如果通过别的体例也能够证悟空性,那么加行等等不修也能够,但究竟证明,只要打好加行根本,才气终究证悟空性。”
如果又有人以为:固然没有位于表面与内里,那它是不是位于中间呢?那我们就要问,除了表面与内部以外,究竟甚么是中间呢?所谓的中间,只是一个相对的笼统观点罢了,实际上并不存在甚么肯定的“中间”。如许察看今后,就在身材的里里外外都找不到心的存在之处,因为心本身就是无形的,要给它肯定出一个位置是很难的。
在修法窍诀当中,这类很清净、很轻松的无念感受,被称为阿赖耶识。在阿赖耶识上面,便能够体味到无念、轻松、清净等等的感受,但独一贫乏的,就是我们一再夸大的“悟”――非常清楚地现见统统都是空性的感受。
遵循中观的体例,把稳静下来今后,就甚么也不想――既不究查畴昔,察看现在,也不驱逐将来――处于一种安好的状况,并在这类状况中去看心的赋性。
当然,如何达到这类心静下来看的状况,也不是随便便能够完成的。但是,这位上师却把如此空妙的东西,讲得很详细。
心的来处便是如许察看的,接下来便开端察看心的住处。
当然,内里加了祷告上师,我不晓得机理是甚么,归正,以文大姐他们的说法,上师,对本身的修行,的确就是神一样的存在,必须顺从,乃至科学。
我再总结一下前面所讲的两种空性修法的要点:第一个修法,是要停止察看思惟的;第二个修法,则不能有任何的思惟,这有点近似于禅宗的修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