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墨都不满于近况,要加以鼎新,但那第一步,是在说动听主,而那用以赛过人主的家伙,则都是“天”〔2〕。孔子之徒为儒,墨子之徒为侠〔3〕。“儒者,柔也”〔4〕,当然不会伤害的。惟侠诚恳,以是墨者的末流,至于以“死”〔5〕为终究的目标。到厥后,朴拙恳的逐步死完,止留下取巧的侠,汉的大侠,就已和公侯权贵相奉送,〔6〕以备危急时来作护符之用了。

〔3〕墨子(约前468—前376)名翟,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人,墨家学派的初创者。他的言行,经他的弟子及后学辑入《墨子》一书。墨子之徒多尚武。他身后,他的学派起分化,以宋钘,许行等为代表的正统派,到秦汉时演变成为游侠。

〔9〕李逵劫法场见一百二十回本《水浒传》第四十回。〔10〕《水浒》即《水浒传》,元末明初施耐庵作,是一部以北宋宋江带领的农夫叛逆为题材的长篇小说。书中有宋江受朝廷招安后又去弹压方腊等农夫叛逆兵的情节。“替天行道”是宋江一贯打着的灯号。

〔5〕“死”指游侠中风行的所谓“其言必信,其行必果,已诺必诚,不爱其躯”(见《史记.游侠传记》)的一种侠义精力。这些游侠常常为某些权贵所豢养。“士为知己者死”,就是他们的品德看法。〔6〕汉朝的大侠多和权贵来往勾搭,如《汉书.游侠传》载,陈遵“居长安中,列侯近臣贵戚皆贵重之。牧守当之官,及郡国豪杰至京师者,莫不相因到遵门。”

“侠”字渐消,强盗起了,但也是侠之流,他们的旗号是“替天行道”。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,不是天子,他们所打劫的是布衣,不是将相。李逵劫法场〔9〕时,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,而所砍的是看客。一部《水浒》,说得很清楚:因为不反对天子,以是雄师一到,便受招安,替国度打别的强盗——不“替天行道”〔10〕的强盗去了。终因而主子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